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德昌博客——莲池海会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宇宙人生真相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觉悟的教育。

 
 
 

日志

 
 

教初学用念佛机念佛驱妄念//谈念佛  

2012-07-28 09:55:30|  分类: 净空老法师讲法摘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教初学用念佛机念佛驱妄念//谈念佛 - 德昌 - 德昌博客——莲池海会

 

教初学用念佛机念佛驱妄念

 「各宜量此大利,何不預剋念也」。每個人要衡量衡量,這個利益是真實利益,這個利益是大利益,念佛往生的利益,你為什麼不現在就預備?要克服妄念,剋念是克服妄念。用一句佛號這一念代替一切妄念,這個方法妙!我們妄念多,我們念念都是佛號,用佛號取代妄念。不念佛的時候妄念就來了,念佛的時候妄念就走了,一心念佛,這個方法好。妄念實在太多,初學的時候,我教初學的人教得很多,我教他用念佛機,跟念佛機念,怎麼跟?念佛機用耳機,耳機開的音量開大一點,讓這個音量整個頭部都是阿彌陀佛,外面聲音進不來,你聽不到外頭聲音。你把聲音調到你覺得聲音很好,真正融在佛號當中,這方法好,驅除妄念。妄念少了,你的佛號聲音調小,到沒有妄念的時候,很小的聲音就很好,細細的,很好;妄念多的時候,聲音調大,把妄念趕走。我們得用方法,不用方法不行,不用方法,念頭很難克服得住,它對我們的關係太大了。我們能不能往生就在這一次,沒有第二次,所以一定要非常重視這樁大事,我這一生沒有比這個事情更大。什麼東西都是假的,決定不要放在心上,誰拿去,好,都好,都歡喜,根本就不操這個心,就這一句佛號把穩住。人總歸是要走的,早遲無所謂,決定往西方,這個念頭要堅決。

净土大经科注摘要  (第三五七集) 

崔桂英老居士供稿

谈念佛

 

我們看下面蕅益大師的話,「《彌陀要解》亦云:若無平時七日功夫,安有臨終十念一念」,這個話說得好,蕅益大師講的,如果沒有平常,這個七日是打佛七,七天的功夫,你怎麼可能有臨終十念一念。精進念佛,這個方法的確是很好,我過去也曾經說過,每個月念一天,也是找幾個志同道合的,二十四小時佛號不間斷,一天不睡,不睡眠。飲食這要有人照顧,不必三餐,餓了就吃,像吃一點點心一樣,熱的,擺在旁邊,餓了就吃一點點。佛號聲音不中斷,一天一夜,每個月這樣念一次,那個功夫非常好。如果像現在災難頻繁的時候,這個一晝夜念,一個月可以念三次,十天可以念一次,這跟練兵打仗一樣,不能不發狠心。

「縱下下品逆惡之人,並是夙因成熟。故感臨終遇善友,聞便信願。此事萬中無一,豈可僥倖」。到臨命終時再希望別人來助念、來超度,這是僥倖,不容易,太難了。縱然有這個事情,這是因為過去生中有這個緣分,像我們過去在美國遇到的周廣大。這個人是宿世緣深,你看得癌症,臨終的時候,臨終前三天他家人才找到我們。我們派了三個人去看他,一看確實沒有辦法,病太重了,所以就勸他,不要求病好,求往生淨土。他一聽就相信,就告訴他的家人,他太太、他兒女,告訴他們,不要再替我找醫生找藥,你們大家一切放下,念佛幫助我求生淨土。在美國,我們臨時找幾個念佛的同修,也不過十來個人,念了三天三夜,他真往生了。往生非常安詳,火化的時候還有舍利。你看,一生不學佛,臨終三天,還真往生了,不是假的,這確實萬中無一。

「由上可見,一心之境甚為幽深」,這個境界很深,是故本經,宗於專念」,所以本經的宗旨,這個宗旨就是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就是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是《無量壽經》上教導我們念佛的原理、原則。蕅益大師曰:現前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超情離見,何勞說妙說玄」。這是真話,但是很少人能懂。現前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超情離見這四個字是上上乘佛法,是一佛乘,不是大乘,比大乘高。它本來就是,不管你懂不懂,你不懂肯念,行,他能成就!所以不需談玄說妙,玄妙是大乘經論。只要守得穩,信得及,「只貴信得及,守得穩」,你真相信,你真願意往生,這一句佛號你真能夠守得住,念念都是這一句阿彌陀佛,直下念去」。「或晝夜十萬,或五萬、三萬,以決定不缺為準」,這蕅益大師教人,有空閒的人,一天十萬聲,或五萬聲,或三萬聲。

我早年,那時候大概四十多歲,住在台北,每個月到鳳山去講五天經。煮雲老法師邀請我,每個月去鳳山去住五天。鳳山那邊有個老居士,是個將軍,退休了,大概那個時候八十歲,身體很不錯,聽我講經。告訴我,他是老佛教徒,學過禪、學過密,也修淨土,念佛。告訴我,現在老了,禪跟密都用不上力,現在老實念佛。我說你怎麼個念法?他每天三萬聲,住在鄉下,在鄉下田裡面走路,走三萬步,他一步一聲阿彌陀佛。那也是很好的運動,他身體很好,每天走三萬步,念三萬聲佛,他這個念法,很難得。這個人應該早就往生了,差不多四十多年,四、五十年的樣子。要以決定不缺為準,這個要計數,要從這裡下手,這是最笨拙的一個方法,但是它是最有效的方法。「畢此一生,誓無變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諸佛便為誑語」。一個人這樣修,沒有一個不往生的,真叫萬修萬人去。如果照這樣去修行,信得及,守得穩,一天十萬、或是五萬、或是三萬,決定不缺,一生不變,他決定往生。他要不往生,那佛就打妄語了,這蕅益大師說的。

又說「要到一心不亂境界,亦無他術」,你要想念到一心不亂,也沒有別的辦法。「最初下手,須用數珠,記得分明,刻定課程,決定無缺」。就像前面所說的,晝夜十萬聲,或五萬、或三萬,你定課,一定用念珠。一串念珠一百零八顆,一般人念佛的時候,差不多念三聲佛號撥一個珠子,他一串珠子就是三百聲佛號,用數珠來念佛。每個人根性不相同,所以方法很多,不要聽到這個想學這個,聽到那個想學那個,把你心搞亂掉了。你平常用什麼方法,這個方法得力,就一直用下去,重要的,前面講決定在心、在緣、在決定。我們用的心是真心,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真放下,要用這個真心;緣,我們的緣非常殊勝,緣有了;那決定,我們要決定我們自己修行的方法。不必人家說什麼我們就跟他說,不需要,總是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李老師教給我們的方法,那是很好的方法,就是把心裡頭的雜念放下,把阿彌陀佛請到心中來。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好事、壞事清清楚楚,那是智慧,不放在心上是功夫,更不放在口上,對於什麼都不批評,就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這個原則好!

蕅益大師這是教人,從初下手念到純熟,久久純熟,不念自念。然後記數亦得,不記數亦得」。都可以,記不記數就無所謂了,為什麼?已經到功夫純熟,這個純熟就是成片。功夫成片的人就能自在往生,他對這個世間沒有留戀,想早一點走,還有壽命不要了,求阿彌陀佛來迎接他,佛真來,這是真不容易。如果你還有事情要辦,我再多住幾年也行,叫生死自在,想去就去,想留就留。留決定不是為自己,是為正法、是為眾生,還有這個法緣,還有些事情必須要我去做,別人代替不了;別人能代替的,我就不留了,就可以走了。「若初心便要說好看話,要不著相,要學圓融自在,總是信不深,行不力」。很多人念佛不能往生,依舊搞六道輪迴,都犯這個毛病,你看這些毛病古大德統統都說出來了。人決定要老實,老實人才會成就,這些都不老實;不老實,說老實話對於教理沒有通達,涉入不深。信心,雖然有信心,信心裡面有懷疑,或者信心裡頭有妄想,不純,信不純。

行不得力,行不得力自己應該知道,為什麼?妄念太多,就是不得力。功夫得力自己很清楚,妄念少了,功夫就得力,妄念少,智慧就開了。也就是不迷惑、不糊塗,處事待人接物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總而言之,萬緣放下是真正的關鍵,為什麼妄念那麼多?沒放下。該放下的要放下,不該放下的還是要放下,決定不能障礙念佛,只有念佛的功夫相續不間斷,才真正有力量。日常生活當中決定不跟人結惡緣,這個要記住,他做再不好的事情,要能夠原諒他。想到阿彌陀佛都原諒,我們為什麼不能原諒?經上講得很清楚,「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別怪他,他很可憐,沒有受到聖賢教育,對於世出世間事情他不知道。每個做壞事情的人都以為他自己是對的,他要以為是錯誤的他就不會做了。所以這個可以原諒,就是別放在心上,不要耽誤我們自己事情,我們自己就是往生淨土,這是大事。

「又道綽大師云:若始學者」,初學佛的人,未能破相。但能依相專至,無不往生,不須疑也」。我們沒破相,沒破相就依相,淨宗法門指方立相,指方指定西方,我們就照西方,不要去懷疑,有一個方向。有一個相,相是什麼?極樂世界是相,阿彌陀佛是相,我們心裡頭真有阿彌陀佛、真有極樂世界就行。生到極樂世界,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到極樂世界再學。「是故本經但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也」,這句話念老在這個註解裡面常常提,希望我們不要忘記。要發心,發菩提心就照蕅益大師所說的,真信、真願就是無上菩提心,用這個心念阿彌陀佛,決定得生。

「至於末世,持名者雖廣,而往生者不多」,這是事實真相。我們早年在台中跟李老師學教,台中蓮社是老師創辦的,我到台中的時候,那年正好是台中舉行蓮社成立十週年紀念。老師常說,台中蓮社的蓮友多,人數很多,蓮社的蓮友都有名冊,大概將近二十萬人,在台灣是個相當大的團體。老師常說,他不說別人,說自己的蓮友,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他說一萬人當中大概只有三個、五個,不是每個蓮友都往生。這個地方舉《安樂集》「亦有問答如下:若人稱念彌陀名號,能除十方眾生無明黑闇得往生者。然有眾生稱名憶念,而無明猶在,不滿所願者何意?」這就說兩種念佛人,前面這種稱念彌陀名號,能除十方眾生無明黑暗,這是什麼?一心專念,這得往生。第二種,有眾生憶佛念佛,無明還在,無明沒破;換句話說,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具足,他不能往生。這什麼原因?

下面解答,「答曰:由不如實修行,與名義不相應故」,他不是真修,不是真修我們現在常講雜修。念佛法門,在遍法界虛空界,第一個帶頭提倡的是大勢至菩薩,大勢至菩薩是用這個法門成佛的,他早都成佛了。在西方極樂世界示現菩薩身來協助阿彌陀佛,他表智慧。菩薩教給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八個字就是我們這部經上的「一向專念」。都攝六根就是萬緣放下,攝是攝受,六根不往外面六境去跑了。不是說眼不看、耳不聽,不是這個意思;眼也看、耳也聽,不放在心上,這叫都攝六根。看得很清楚,為什麼?那是觀,眼觀色,耳觀聲,鼻觀嗅,六根觀照外面六種境界,不放在心上是止,叫止觀,那個觀是智慧,止是定。我們念佛的時候一心不亂是止,決定不放在心上,什麼事情都不要放心上,這是祕訣,往生的祕訣,不能不知道。為什麼不放在心上?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你放在心上幹什麼?生活當中,有很好,沒有也很好,都不能放在心上。只許可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你就對了,就全對了!

净土大经科注摘要  (第三五七集) 

  评论这张
 
阅读(869)|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