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德昌博客——莲池海会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宇宙人生真相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觉悟的教育。

 
 
 

日志

 
 

学习黄念祖老居士《莲宗妙谛—净语三则》的体会(1)  

2014-11-10 15:47:16|  分类: 我的日志和答问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学习黄念祖老居士讲解《莲宗妙谛—净语三则》的体会 - 德昌 - 德昌博客——莲池海会

 

    前言:这是德昌在本地为同修讲课的讲稿,陆续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德昌德薄慧浅,有不当之处,请同修们给予指正。

学习黄念祖老居士《莲宗妙谛净语三则》的体会

   一、《净语》简介、学习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念老在正式讲解《净语》之前,为我们对《净语》作一个简单的介绍,并为我们说明学习的重要意义。

   1、《净语》简介

  《净语》是夏莲居老人家(下面简称为莲公)所作的净土诗集,原来的名字叫《欢喜念佛斋诗钞》。五十年代初,莲公又写了大量的净土诗,因为增补了这些新诗,改名为《净语》。

 《净语》是莲公在修行净土法门过程中对莲宗妙谛真实体悟的自然流露;因为这些诗钞是莲公在念佛修行中,在清净的状态下,从他的自性中流露出来的,所以称之为《净语》。

  黄念祖老人家(下面称为念老)从《净语》中,有针对性地为我们选择三则净语,为我们讲解,取名叫《莲宗妙谛-净语三则》。

 念老选择的三则净语为:(一)在极乐庵念佛道场作四首偈子;(二)深妙禅偈;(三)老实念。

   2、学习莲公《净语》的重要意义

  (1)念老的重要开示

  念老开示说:“夏老之诗,乃一代时教之醍醐。从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滴滴自然精妙,开人心眼。”

   “一代时教”,这个“时教”有大乘、小乘,有权法、有实法,有偏、有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的一切“法”,称为一代时教。

 醍醐,从酥酪中提制出的油。《大般涅槃经·圣行品》云:“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穌,从生穌出熟穌,从熟穌出醍醐。醍醐最上。”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五十.獸部.醍醐:「宗奭曰:『作酪時,上一重凝者為酥,酥上如油者為醍醐,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極甘美,用處亦少。』

  佛教用醍醐来比喻一乘教义,也就是一生成佛的教义。念老在这里把《净语》和一乘教义相等同,这就把我们学习《净语》的重要意义点出来了,引导我们要重视对《净语》的学习。

 念老指出《净语》“从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大光明藏就是自性,只有大彻大悟的人,不起心不动念,所讲的东西都是从自性清净心中自然流出,所以称为从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

  念老也就是明白告诉我们莲公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莲公留下的《净语》,每一首偈,都是从自性中自然流露,是真实语。所以说《净语》 “滴滴自然精妙”,我们学习《净语》,可以“开人心眼。”也就是可以开我们的智慧。

 (2)《净语三则》对我们念佛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莲宗妙谛-净语三则》,体会到念老选择《净语三则》,对我们念佛修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每个人解决在念佛过程中面对的具体问题,引导我们来正确念佛。例如,我们念佛中容易发生的主要偏差应该如何来纠正?我们念佛应该如何去念,才能念得清净,才能达到念佛功夫成片?

  长期以来,在念佛上,我们很多人都深有体会,要念得清净不容易。为什么念佛念不清净?原因之一是我们很多念佛人念佛不是为了出轮回,没有发菩提心,念佛只是为了求世间的名闻利养,如有的为了家人平安,有的为了事业顺利,有的为了疾病得愈、身体健康,有的为了孩子听话、学习成绩提高等等。所以不能真正走进来修行,不能认真听经闻法,再加上没有善知识的引导,所以不明理,很多人把烧烧香、拜拜佛、跑跑寺院、道场,就认为是信佛了。只知道大家念阿弥陀佛,我也念阿弥陀佛,因为不懂念佛的方法,所以不能把这句佛号念得清净,所以念佛往往是“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妄然”,所以不能从念佛中获得大的利益。原因之二是虽然也听经闻法了,也明白了一定的道理,知道佛法好,但还是事业为重,把念佛放在次要位置上,也没有发菩提心,学佛主要局限于做善事上,没有真正走入修行,没有从伏断烦恼上下功夫,不重视戒律的落实,不重视扎三个根,不知道修自己的清净心,所以这句佛号念不清净。原因之三是有了一定的觉悟,也希望今生往生极乐世界,也能断恶修善,也能相对精进念佛修行,但没有真正掌握摄心念佛的方法,或没有真正明理,往往一精进念佛,要面对很多的考验,比如说昏沉、掉举(妄念纷飞)、病苦等,往往不懂得如何去对治,过不了关。所以对念佛自信心不足,这句佛号念不清净。

  我们通过学习《莲宗妙谛——净语三则》,念老为我们讲清楚了,如何来纠正念佛过程中面对的这些偏差,如何掌握念佛的方法,从而达到念佛清净、达到念佛功夫成片。所以这个学习意义重大,能够大大提升同修们对念佛修行的信心。

  二、题名讲解。

 莲公的诗集起名为《净语》,念老开示说:“今名《净语》,弥符其实。”,就是说这部诗集定名为《净语》,这个标题与这本诗集的内涵是相应的。

 念老从二个方面为我们开示,一是从字面上来讲,念老开示说:“净者,净宗也。语者,警语也。故名《净语》。”

   “净者,净宗也。”说明《净语》是莲公老人家修学净宗,念佛的体悟,而不是修学其他法门的体语,所以对我们修学净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语者,警语也。”见解独到的意思,净语是从清净心中流出,不是我们世俗的知识,这个见解来自于开智慧者,所以是见解独到,称之为净宗修学的警语,简称为《净语》。

 二是从真实意上来讲,念老开示说:“又净者,清净本然也,当生清净心也,”我们修学净土法门,就是修我们的清净心,这是我们自性中本来具有的,不是外来的。正如惠能大师所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只要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我们就能回复到清净的自性。

 念老说:“无量清净觉(弥陀名号)也,”我们修学净土法门,一个目标,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无量清净觉,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自性佛。

 念老说:“净念相继也。”念老这是开示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念佛方法,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念老开示说:“语者,言为心声也,故《净语》者,清净心之显露,清净觉之开示,”言语为心声,莲公的《净语》是从清净心中流露出来的,所以说是清净心之显露莲公的《净语》开示我们正确的念佛方法,引导我们修学净土达到清净平等正觉,所以说是清净觉之开示。

  念老开示说:“欲复清净本然,但当净念相继也。”欲就是想要,复就是恢复,清净本然就是自性,要想恢复我们的自性,但当是仅仅要求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念佛能达到净念相继,最低也就可以达到念佛功夫成片,我们就拿到了往生极乐世界的通行证,我们这一生就能回归自己的自性。

 最后,念老指出:“《净语》直指当人自家宝藏,敬选三则,供养大众。”

 我们讲《净语》是从莲公自性清净心中自然流露出来的,这个自性清净心,惠能大师开示:“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个本自具足,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中所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说明我们每一位众生自性中都具足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惠能大师开示:“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我们的自性,遇缘能生万法,所以,整个宇宙,整个虚空法界,都是从我们自性中变现出来的,所以,我们的自性称为自家宝藏。莲公的自性清净心,也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自性清净心,所以说《净语》直指当人自家宝藏。念老从《净语》中选了三则,来供养大家,我们随喜他老人家的功德,分享他老人家的心得。

 三、《净语》第一则:在极乐庵念佛道场作四首偈子

 其一

 念佛最忌 精神涣散 字句模糊 先快后慢

 既无音节 又不联贯 心不应口 声不摄念

 轻忽养识 古德所叹 如此念法 永难成片

 其二

 声和韵稳 字正音圆 恳切绵密 沉著安闲

 声合乎心 心应乎声 心声相依 妄念自清

 其三

 佛号如珠 念头如线 分则各离 合则成串

 心不离佛 口不离念 如线贯珠 相续不断

 其四

 未能一心 先求专念 未能不乱 先学成片

 真勤真专 功效自见 无须问人 还请自验

  根据念老的介绍,这一则四首偈,是莲公于一九四四年在念佛道场中所作。莲公领导佛七,严格如法,正式参加的人,都要求闭关念佛。这四首偈就是在这次佛七闭关念佛中所作的,目的是启发大众,认真修持。净空老法师介绍莲公是普贤菩萨再来,他老人家不仅为我们会集了《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会集了《佛说阿弥陀经》,也为我们留下了非常重要的著作《净修捷要》,留下了修学净土中的宝贵体悟《净语》,对我们修学净土,特别是持名念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做为修学的指南,反复认真来学习。念老告诫我们:“所说皆大修行人从真实履践得来,修净业者当依为指南,故莫因未见惊人之语而忽之。”我们要遵从念老的教诲,不要因为偈中没看见惊人之语,而疏忽对《净语》的学习。

 (一)第一首偈:念佛人容易发生的主要偏差

 念老开示:“第一首先讲念佛的人容易发生的主要偏差,是要防止的。”莲公所讲的这些主要偏差,正是我们每一个念佛人在念佛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的;也正是我们在寻求方法要解决的问题。

   1、“念佛最忌,精神涣散”

   念老开示说:“念佛的时候,思想不集中,提不起精神来。心情低落,意志消沉,无精打彩,杂念无穷,不是昏沉便是掉举。这个是最忌了。”

 念佛精神涣散,发生昏沉和掉举,这是我们念佛中经常能遇到的两种情况,我们每个人念佛也时常为这两种情况所苦恼。

  念老这是讲了我们昏沉和掉举(妄念纷飞)产生的原因,是我们念佛时,“思想不集中,提不起精神来”。我们平时念佛,确实有人是这样,一边念佛,一边东张西望,走到门口看看,走到窗户看看,一会儿去开下窗户,一会儿去关下电风扇,有的人还要跟边上的人说两句话。这样的人念佛,心不在佛上,“心情低落,意志消沉,无精打彩”,必须会杂念纷飞,有的人昏沉,有的人掉举,这是我们念佛中常见的情况。下面我们具体来谈谈昏沉和掉举:

 昏沉,是念佛人念佛精神涣散的第一种表现。表现在念佛人念佛时,精神涣散,念着念着,就睡意来了,坐着念一会儿就会睡过去,站着念也走不动路,严重时,感到非常困倦,就想躺下来睡觉。有的人甚至拜佛,拜着拜着睡着了,这种情况叫做昏沉。

  我们在念佛过程中昏沉的情况是多见的。造成昏沉的原因有多种,除了念佛精神涣散会昏沉,有时饭吃多了念佛在一定的时间内会昏沉,有时觉没有睡好念佛也会昏沉,还有一种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众生干扰造成的昏沉,众生干扰造成的昏沉会使人非常困倦,往往感到完全提不起精神来。

 如何来对治昏沉?出现昏沉,要注意的是,不能坐下来念佛,一坐下来,就会昏睡过去。念佛中遇到昏沉,马上要警觉到是自己念佛精神涣散,要提起精神来,把心专注在一句阿弥陀佛上,经行配合大声念佛或快念或拜佛,可以对治。严重的昏沉,要警觉到这是遇到了众生的干扰,你经行配合大声念或快念佛号也不能解决,完全提不起精神来,被睡意所困扰,甚至感觉到路也走不动了。可以出去用冷水洗脸加上拜佛来解决。我2011年止语念佛二十多天,在第三天就出现这种昏沉的状态,感觉人困得不行,就想躺到床上去睡觉,这是我过去没有遇到过的。因为是第一次闭关,我对自己要求比较严,坚持不睡下来,用冷水洗洗脸,继续坚持经行大声念佛,用自己的意志力战胜了昏沉。

 我们讲拜佛是对治昏沉的好方法,希望大家坚持每天拜佛三百拜或一小时,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拜佛,昏沉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长春百国兴隆寺的常慧老和尚拜佛,每天拜五个小时,每个小时拜六百四十八拜,每天拜三千多拜。她告诉我们,她就是拜佛,拜得觉也不要睡了。拜佛可以不要睡觉,昏沉当然也就不存在了。

 掉举,是念佛人念佛精神涣散的第二种表现。就是说我们念佛的时候精神涣散,不能把心专注在一句阿弥陀佛上,念佛时,嘴里念着阿弥陀佛,心里妄念纷飞,因为心不清净,处在一种迷惑的状态,妄念起来,不能觉悟到,而是被妄念所牵动,随着妄念去胡思乱想,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去想,如念老所说:“杂念无穷”。其实念佛有妄念是很正常的情况。因为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于思考问题、想问题,形成了一种很重的习气。当我们要静下心来念佛,我们平时工作、生活中牵挂、放不下的这些事(这是执著),这些念头就会冒出来。而我们习惯了,所以这些念头冒出来,心就会被这些念头所牵动,跟着去想问题,这样念佛,口里念佛,心里没有阿弥陀佛,而是妄念不断,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掉举。这就是老法师讲经中经常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对于掉举应该如何来对治?在后面的学习中,莲公、念老会给予我们具体的方法。

       2、“字句模糊”

 这是讲念佛的人,念出来的佛号,声音听上去模模糊糊的,“别人听不清,自己也听不清,故云己尚不闻佛岂闻。”念佛的方法要求我们,把佛号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一字一句不令空过。别人听不清问题不大,自己听不清就说明自己念佛心没有专注在这句阿弥陀佛上,这个佛号就不可能念得清净。

 出现念佛字句模糊的情况,是我们念佛为了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一定的数量,把佛号念得飞快,以致于这句佛号既念不清楚,也听不清楚,我们很多人读经也有这种情况。其实,我们念佛、念经,应该讲究质量,讲究念得清净,讲究念佛、念经的效果。我们讲念佛要有定课,每天要保证完成一定的念佛数量,这是约束我们念佛不至于精进几天,松懈几天。这个定课要以念佛、念经的质量、效果为基础,表现在我们念佛,越念越清净,越念业障消得越多,越念身体越健康,越念越能感受到法喜充满,越念越有念佛的积极性。如果我们念得飞快,念得自己都听不清楚自己在念什么,这样念佛,虽然每天完成了一定的数量,但我们念佛念得很不清净,念得昏沉、掉举,念得业障消不了,念得身体长期被疾病所困扰,你念佛不能感受到法喜,你就没有念佛念经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念佛一定要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

 我们念佛,不仅是定课要求我们要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就是散念佛号,也应该做到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201410月份我们道场开启闭关念佛,要求参加闭关的同修每天完成十万声佛号或念佛达到十六个小时以上,我们的同修一般都能做到念佛十七个小时以上,佛号念到十一万声、十二万声,甚至十三万或十四万声,我都是要求大家不要求数量,要保证念佛的质量,要把这句佛号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我讲如果你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我欢迎、赞叹;如果你不能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我们希望你还是把念佛的速度放慢一点为好。

   3、“先快后慢”

  念老开示:“一上来念得很快,越念越慢,越慢越没劲。”

  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个人念佛,比如说闭关念佛,每天要完成十万声佛号,为了完成念佛的任务,一上来就拼命快念,这样念佛念得很快,而又不能念得清净,念到后面就会感到念不动了,就会慢下来,而且会越念越慢,越慢念感到越没有劲。这个情况很多人都难免会遇到过,也是对我们念佛的一个考验。所以,我们闭关,一再要求大家,念佛不要追求数量,要讲究念佛的质量、效果,念佛要念得一字一句清清楚楚,耳朵听得清清楚楚,要念得清净。

 虽然十万声佛号念起来,要讲究保持一定的速度,比如说要求每天念佛不少于十六个小时,每小时要完成6250声佛号,用这个速度念佛,还是可以念得清楚,听得清楚。我们闭关念佛,很多同修都能做到每天念佛达到17个小时,每小时念佛可以减少为5900声,念佛是完全可以做到念得清楚,听得清楚,可以保证念佛念得清净。如果有的人念佛平时就习惯念得慢,干脆不讲究念多少佛号,就是一天念十六个小时的佛号,这样念佛能更着重把这句佛号念得清净,做到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记得清清楚楚。能这样念佛,闭关十天下来,就能念得法喜充满。我们闭关止语念佛以来,我们很多同修进去时,信心不足,出来时,绝大多数都是法喜充满。念佛都在十七个小时以上,甚至有人达到十八个小时;睡眠时间大多五个小时,有的只睡四个多小时;念佛都在十万声以上;基本上都经受了昏沉、掉举的考验,有的经受了病苦的考验。

  4既无音节

 念老开示:音节指音声的节奏,共修念佛时用的鱼磬,统一大众的音节,保证了大众所念共同的内容。个人念同样可用鱼磬,不用鱼磬同样要有音节。音节调适,念佛容易摄心,法益加大。相反,一句佛号中六个字,不论某个字所占的拍子,时而一拍、半拍、1/4拍、1/8拍,那么整个佛号每句在变,念得乱成一片,还谈什么摄心。

 音节是指音声的节奏,它包括节拍和速度两个方面。节拍表现音声规律性的强弱交替的运动,如我们念佛,四个字念起来有强音和弱音,不会每个字都念强音,也不会每个字都念弱音,阿弥陀佛四个字,相对来讲,弥这个字的音就念得重一点,其它字就念得轻一点,而且强弱交替的变化是有规律的。速度表现为我们念佛的快慢,集体念佛要求速度保持一致。我们集体念佛,要求统一音声的节奏,阿弥陀佛四个字念起来节拍要均匀,念佛要保持一定的速度不变,这样念佛才能念得庄严,念得清净。如果集体念佛,没有统一节奏和速度,自顾自地念,有的念得快,有的念得慢,有人还在念阿,有人已经念到弥了,这样念佛就念得杂乱无章,就会经常出现抢拍的情况,就会念成一堆乱麻,念佛不能清净。

  所以集体念佛,一般都有人领众念佛,就是为了统一大家念佛的节奏。而且念佛堂安排护法居士来监督,对那些不能按照统一节奏念佛的同修,给予纠正。

   我们过去领众念佛,是使用引磬来统一大家的念佛节奏;现在一般都用音箱播放净空老法师念佛的佛号,大家跟随老法师念佛的节奏来念佛,统一了大家念佛的节奏。如念老开示所说:不但时间上每个字安排得很好,声音的高低轻重也合节奏。节奏很重要,普通的举臂抬腿,若合节奏,便成舞蹈。所以念佛若有节奏,就像流水潺潺,自然合韵,念佛易于成片。”我们宝峰寺是一个小道场,平时只有十几个人念佛,打佛七一般是三、五十个人一起念佛。几年来,跟着净空老法师的念佛佛号念佛,统一了大家念佛的节奏,念得时间长了,大家就能配合的比较好,念得有节奏,念得很摄心,念得很清净。法师也好,居士也好,来到我们道场,都能感到这个场很好,来了人很舒服,也喜欢来念佛。人一走进念佛堂,就受感染,就被这念佛节奏所带动,能保持着一个固定的节奏念佛,就很容易进入到清净念佛的状态。正如念老所说:流水潺潺,自然合韵”, 那个佛号就像流水一样,往外流,念的很清净,很流畅,念得法喜充满。

  5又不联贯

  这句和前面是相应的,如果念佛没有节奏,念佛就会出现不联贯的情况,也就是说后句不接前句就是前一句佛号和后一句佛号之间有停顿,念佛最重要是净念相继,若不联贯怎么能相继。不联贯,有停顿,往往就会有夹杂的情况发生,念佛就不能做到净念相继。所以我们念佛有节奏,就可以避免产生不联贯的情况。

  6心不应口

 这一条应该大多数人念佛经常发生的情况,就是当我们念佛不能把心始终专注在这一句阿弥陀佛上,念佛时妄念纷飞,出现掉举,口里念着阿弥陀佛,心不在阿弥陀佛上,就是念得“心不应口”念老说:嘴里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心里头盘算著另外一件事。某某真对我不起呀,我对他那么好,他对我就这样呀。或者惦记买部彩电。”在念老讲法那个年代,家庭买部彩电可是件大事,念佛时会生起这些念头。而现在人更多放不下的是,有些人学佛,还是学在表面上, 炒股放不下,念着佛心里会惦记着股票;有的人孩子不听话,这边念佛,那边会想着孩子的事;有的人工作中或家庭中的事情放不下,一念佛,这些事就冒出来了,就会一边口里念佛,一边心里在想这些问题。你多盘算这些事,心口怎能相应。”

  念老还指出,我们念佛时出现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念佛时杂念纷飞,不知从何处来这么多的杂念此起彼伏,无法排除。”这种情况是每个念佛人都经历过的,比如说我们闭关止语精进念佛,一生中早已忘记的一些事像潮水一样地涌出来,感觉自己好像没有念过佛一样,念老说出现这种情况不用担忧,这是念佛过程中必然的现象,不要去管它就是说,当我们在念佛,特别是精进念佛时,妄念纷飞是念佛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我们遇到了,不要当包袱背,要能从心里放下,不要去管它。当然,理明白了,要真正做到不理睬妄念,要有一个过程。你没有一定的念佛的功夫,说不理睬妄念,你做不到。因为你心不清净,念佛往往会迷糊,妄念产生你觉悟不到或因为习惯使然,不自觉地就会随着妄念去想。

 念老开示说:任它妄念纷飞,听我念佛分明。关键是提起这一句佛号。”这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在念佛过程中,妄念起来了,哪怕是妄念纷飞,对治的方法就是认真听自己念得佛号,而且要听得分明,一字一句不要滑过。重要的是我们提起这句佛号,关注在这一句佛号上,就能对治纷飞的妄念。念老说这是念佛要诀,我们要牢牢记在心里。

 7声不摄念

 7.1、自念自听。念老开示说:“‘声不摄念’。‘声’,指念佛时嘴里发出的念佛声,这声音有很大作用,净土法门的关键,也可以说是密诀呀,就在于自念自听。所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所听的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所以‘都摄六根’,首先就把舌根、耳根都摄住了。你这时听的是佛号,念的也是佛号,想的也是佛号,意根也摄住了。手持念珠(身),眼看佛像,鼻中所闻是供佛所燃的香,所以这三根也都摄住了。都摄六根,关键在于听。念老的这段开示,指出了净土法门的关键,念佛的密诀在于“自念自听”。 “自念自听”也就是印祖说的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

 从这里我们体会到,在念佛过程中,只要我们自始至终都能做到把心专注在这句阿弥陀佛上,认真把这句佛号念清楚,听清楚,让每一个字,每一句佛号都不空过,这就叫自念自听”。虽然妄念纷飞,但妄念一起我就能觉悟到,就能不去理睬妄念,心就不受迷惑,就不会为妄念所动,我们就能达到任它妄念纷飞,听我念佛分明”。只要不理睬这些妄念,这些妄念就不能影响我,我就能把这句佛号念得清净。我能做到不理睬妄念,这些纷飞的妄念就如同是一个一个旁观客,不受欢迎,就只有离开,妄念就会自生自灭。

念老讲的自念自听的念佛方法,也就是印光祖师讲的摄心念佛、都摄耳根念佛的方法,也就是大势至菩萨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念佛方法的具体应用。念老开示说:都摄六根,关键在于听印祖开示说:念佛之要,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欲都摄六根,只长听自念之佛声,则得之矣(读椅)。这就是讲我们通过自念自听都摄耳根,从而达到都摄六根,达到净念相继。能坚持这样来念佛,要达到念佛功夫成片就不难,贵在坚持。

  7.2、金刚持。念老给我们介绍用金刚持的方法来念佛,念老开示说:一般我们自修,以金刚持最好,就是刚刚有一点声音在嘴唇跟牙齿之间,不是很大。这样念既有声音又养气,叫金刚持。”

金刚持,就是我们念佛,开口念佛,嘴唇和牙齿之间有轻微的开合,念出的声音只有自己听到,别人听不到。用金刚持的方法念佛,一是这样念佛不会累,易于持久念佛,而且养气;二是这样念佛适合于任何场合,不受环境的影响,又不影响别人,可以做到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念佛;三是这样念佛,可以养成专注自念自听的习惯,把佛号念得清净。

  念老开示“默念也可以听,不过默念听起来要累一点。声音大小可以灵活,散乱的时候,烦恼来的时候,你可以大声念,用声音摄住念头。如果你念得很清净,就可以小声地念,金刚持或再小一点都可以。要有声,要听这个声。这声音就能摄你的念。这是念佛法门特别殊胜之处。”

 念老开示我们默念也可以去听,但我们练习听自己默念的佛号要比出声念累一点。念老还开示我们念佛的声音大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应用。如念佛念得散乱的时候,烦恼来的时候,可以大声念佛,用声音摄住念头。所以,我们念佛妄念纷飞,可以通过大声念佛,使心专注在听自己念得这句佛号上,从而达到伏住妄念。又如念佛念得很清净时,可以小声念或金刚持。指出念佛法门特别殊胜之处,在于自念自听,听这个念佛的声音来摄住你的念头,达到自心清净。

    7.3、自感自应。念老开示说:古人说:‘以音声作佛事。’极乐世界是法音宣流,听到的人自然念佛念法念僧。”我们学习《无量寿经》,经常读诵的人,知道极乐世界法音宣流,听到的人自然念佛念法念僧,但没有体会到这句法的内在的涵义。我们今天从念老的讲解中,可以体会到这句法要给我们讲的是什么。念老为了帮助我们理解,举例说:一个人听到寺庙中钟鼓梵呗之音,自然内心清净。我们很多人会有这样的体会,来到寺院,突然间听到钟鼓梵呗之音,内心会一下清净下来,什么也不想,享受着钟鼓梵呗之音。但对于为什么我们的心会一下平静下来,处于一种清净的状态?没有人会去思考。念老从这个案例的引申,从一个平常的现象给我们揭示了一个念佛达到清净的内在的道理。就是说钟鼓梵呗之音通过我们的耳根,进入到我们的内心,加持了我们的自心,使我们的内心自然达到清净。

  那么,当我们认真念佛,如念老所讲:你念的这声佛号就是法音,如果你念得既有节奏又相连贯,你念时恳恳切切、清清净净,你所念的这一声就是妙德音声,所念是万德庄严的佛,其声自然是万德庄严之声,这样殊胜无上的妙声,又从耳根流入心地,加持自心当我们用真诚恭敬心、清净心,恳恳切切一心念佛,这句佛号就是妙德音声,万德庄严之声,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所言:念一句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如《文殊般若经》所言:念一佛功德等于诸佛功德。如同前理,我们念得这一句殊胜无上的妙德音声——佛号,从耳根流于自心,加持自心,我们的自心也会自然处于清净的状态,这个过程的完成,念老称之为自感自应。这个过程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亲身去体会的,当你达到清净的状态,你会感受到自感自应微妙难思念老提示我们关键之处在于自听这就把自念自听殊胜的道理给我们揭示出来了,把自念自听(都摄耳根念佛)达到清净的原理给我们揭示出来了。

   8、“轻忽养识 古德所叹 如此念法 永难成片

  8.1轻忽养识。轻忽,就是轻视、疏忽,就是说我们对于念佛没有重视,粗心大意。这样念佛,如念老开示所说:如果念时自心烦杂散乱,所念之声,必然嘈杂难听。心不专注双耳也就失灵,所念之声自然毫无摄念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焉有都摄六根的作用。能引起的反是有害的恶果——轻忽养识。你很轻率地念,你不是转识成智。你是在培养识。咱们的修持就是转八识成四智。咱们念佛就是把分别的意识转成妙观察智。要使他转呀。”

 我们念佛,很轻率地念,心不能专注在阿弥陀佛上,双耳也就不能听清楚自己念得佛号,如此念佛,不能都摄耳根,心不应口,声不摄念。这样念佛,反过来,会带来一个有害的恶果,培养自己的识心,佛门中称之为轻忽养识我们修行讲的是转八识成四智,你念佛,很轻率的念,不能达到转识成智,而是在培养自已的识心。

 念老开示说:你这么去念,又无音节,散乱。精神涣散,又不连贯,自己心里想的跟嘴里念的不一样,所念声音也摄不住心。这种念法不是转识是养识。”从念老的开示中,我们明白,我们念佛,如果念得散乱,念得精神涣散,念得不连贯,念得心口不相应,念得不能摄心,这样轻率念佛的危害是,念佛不能转识,而是在培养自己的识心。这样念佛,就与我们修行的目的背道而驰。。

  8.2古德所叹 如此念法 永难成片。念老讲:识在那儿休养了,这正是古德所叹呀。就这样念太可惜了。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净土难信,你还肯念。但是你就这样念哪,所以古德很叹惜呀。这样念就‘永难成片’。”这是古大德慈悲,因为人身难得,你已得;中国难生,你已生;佛法难闻,你已闻;净土难信,你还能走进来,还肯念佛。这种机缘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你得到了,但你不珍惜这个机缘。念老叹惜:但是你就这样念哪,所以古德很叹惜呀。”说你这样念就永难成片。”

 可能有人会讲,我们念佛不求成片,只要能往生就行。问题是,念佛功夫成片,是每个人下功夫都可以达到的,达到了,我们就把往生的主动权紧紧抓在了自己的手里,往生极乐世界就有了根本的保障。不求念佛功夫成片,要害在于你生死心不切,你不愿下功夫去认真念这一句佛号,你的信愿就要打折扣,你今生要往生极乐世界就没有可能;而那些下功夫去念佛,生死心切,信愿具足的人,虽然念佛没有达到功夫成片,但不影响他在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这一点希望大家要认识清楚,关键在于生死心要切,求往生的愿望要强烈,真能放下万缘,真能把死字贴在额头上,真做到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念佛,要下功夫、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念好这句佛号。

 我们有很多同修,平时不老老实实念这句佛号,不能把往生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寄希望于临终助念,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能否往生在于信愿之有无,在于自己的觉悟,不在同修的助念。

 助念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帮助往生者保持正念,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如果往生者自己能觉悟,真心求生极乐世界,而家人又大力支持,同修的助念就是增上缘,可以帮助你提起正念,佛号不断,念着佛号往生;也可以念佛功德回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化解冤结,减少往生的障碍。如果往生者自己不能觉悟,不能放下万缘,同修的助念不能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但同修念佛功德回向,可以帮助往生者不落三恶道,往生善道。

 案例1、湖州红丰的一位老菩萨临命终前,李巧英师兄打电话给我,说有位老菩萨平时念佛很精进,住院都坚持念佛,叫我去看看她。我去了和她交谈,发现她头脑清楚,求往生的意愿是坚定的。和她的儿女交谈,提出送他们母亲往生的四个条件:断气后812个小时不动身体,不烧纸钱,不哭,办素酒,家人都表示同意。所以,就决定白天安排红丰的老菩萨陪着她念佛,以提起她的正念,好好念佛。但在她临命终前两天,因为众生的干扰,她经常处于昏睡的状态,不知道念佛。于是决定给她晚上也安排助念来帮助她。她往生的这天晚上为她助念的有七位,包括她的媳妇和她媳妇的姐姐,她的孙女也参加晚上的助念。当她从昏沉中清醒过来时,叫着妈呀!妈呀!她媳妇的姐姐就跟她讲,不要叫妈,要念阿弥陀佛。就坐在她的身过带着她念佛,她也很认真地跟着念,念了一个多小时,突然发现房间里墙上的佛像在发光,开始是向四处散射着发光,然后是转圈发光,助念的七个人都看到了,大家都很激动。而且当晚在念佛声中她往生了。这应该是佛菩萨来接迎所表现出来的胜境。如果不是助念,往生者在众生的干扰下,是不可能认真念佛的,她必然会堕三恶道。正是同修的助念帮助她在临命终前提起正念来,才有了不一样的结果。但由于她也有牵挂没有放下,当时她并没有走掉,就像邢玉芳母亲往生情况一样。助念十多个小时,我去看她,发现她身体还没有柔软,于时我把她的儿子、女儿、孙女找来开了一个会,分析她有那些放不下的事,然后让她的儿子、女儿、孙女和她作沟通,沟通完了,再给她念佛,念了一个小时,她全身柔软,面色也很安祥。她儿子、女儿看到这种情况,都非常激动。后来主动来宝峰寺帮助烧年夜饭。这次送往生,也促使她20岁孙女走入了佛门。就是这样,我们还是继续为她认真助念,希望她依然能往生极乐世界,不因为牵挂家人而误了自己的这一班车。

 案例2、我们86日帮助一位93岁的老菩萨助念,虽然事前我们并不认识这位老菩萨,只是听李巧英师兄介绍说这位老菩萨念佛很精进,临命终前跟子女讲要求给她助念。于是安排给她助念,但已经晚安排了,就是老人家已经往生了一天,我们才接到通知。因为我第二天到长兴讲法,参加上半夜为她助念。我问她的媳妇,老人家走前是否念佛往生。她的媳妇讲,是她陪着婆婆念佛,老人家是在念佛声中走的。我揭开毛巾,发现她的面色很安祥,面部带着微微的笑意,这和邢玉芳母亲往生极乐世界的面相比较接近。但她的身体都已经穿好衣服,捆好了,放在冰柜里,没有摸到她的手,没有办法作进一步的了解。了解了她的这种情况,我就没有作什么开示,因为念着佛走,一定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就念佛为她增加品位。所以就带着大家认真念佛。那天我带大家经行念佛两个小时,大家都念得很认真,她的女儿、媳妇都参加念佛。两个小时一会儿就过去了。那天我们准备为她念到十一点半,因为第二天火化,她的家人要求十一点结束。我们把安排好的下半夜念佛也停了。前两天,程佩珠来信讲,这位老菩萨已经托梦给家人,说自己已经到西方极乐世界了。

 所以,没有预知时至往生的同修,在临命终前,有条件的,应该安排同修或家人帮助念佛送往生,这对于往生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8.3、功夫成片。我们如何来认识念佛功夫成片,如何达到念佛功夫成片?念老讲: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很难,首先须达到念佛成片。大家知道,一心不乱有事一心不乱和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是断见思烦恼、证罗汉果位达到的境界;理一心不乱,是断无明烦恼,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法身菩萨的境界。这不是我们能达到的。

   我们退而求其次,达到念佛功夫成片,净空老法师讲这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的境界。

   什么叫念佛成片?念老开示:我们要念到成片,少则十几句,多则三十句,五十句,再多你有一串、二串,这个里头心不跑动,自始至终南无阿弥陀佛,这就叫成片。”念老这里讲的念佛成片,我理解就是净空老法师讲的念佛功夫成片,只是讲的角度不同,念老偏重于引导我们如何念佛达到成片。念老讲的很浅显,好理解,容易引导大家来实践。念老开示我们念佛,在一定的时间里,心不外驰,始终专注在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上,这就叫成片。这个成片,可以是念十几句佛号,可以是念几十句佛号,多的是可以是念几百声佛号,如念老讲的一串佛珠或二串佛珠的念佛的时间。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念老的慈悲和善巧,这是教给我们念佛功夫成片的方法,我们能这样去念佛成片,就会不断增强我们念佛的信心。我们念佛,能达到十几句成片,就有信心达到几十句成片,再进一步达到几百句成片,一个小时成片,几个小时成片,这对我们临命终时念佛往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如果能达到十几个小时念佛成片,甚至如净空老法师讲的二十四小时念佛功夫成片,在这个境界上,阿弥陀佛就会来见我们,告诉我们什么时间往生,我们就拿到了往生的门票。这样念佛,如净空老法师所说,我们把佛号念熟了,一个妄念起来,马上可以警觉到,马上可以提起阿弥陀佛,心不随着妄念走,妄念不能影响我,这就是伏住妄念,这就是念佛功夫成片所表现出来的效果。在这样的念佛的境界上,我们就有把握在这一生自在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这一生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念老开示说:“自己的水平是什么,自己完全可以知道。所以像上头这种念法,就永难成片。这是不好的,是要避免的。要避免易生偏差的地方,而集中精力面向着光明。”对于念佛中出现的“轻忽养识”这样的偏差,我们要尽量避免。要用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老老实实念佛,达到念佛功夫成片并不难我们每一位念佛人都应该,也完全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待续,请到《我的日志和答问》中去看。)

  评论这张
 
阅读(2293)| 评论(3)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