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黄念祖老居士《莲宗妙谛—净语三则》的体会(2)
下面我们学习第二首,念老开示说:“下面的第二首正是针对前一道而说的。”我们先把第二首念一念:
声和韵稳 字正音圆 恳切绵密 沉着安闲
声合乎心 心应乎声 心声相依 妄念自清
1、“声和韵稳”。
这是讲我们念佛,要讲究“声和韵稳”。
1.1、声和。念老开示说:“声和”指念佛的声音和谐、和美、安和。声音很有关系,念得很尖躁嘶哑,声音不和。人听到美妙清净庄严的声音,自然心旷神怡身心安和。相反,令人心乱,焦躁不安。”
“声和”,念老开示说:“声和指念佛的声音和谐、和美、安和。”我们念佛,大家愿意听美妙清净庄严的念佛声,而不愿听尖躁嘶哑的声音。假如说我们到一个道场参加佛七,如果集体念佛,念佛的人不按照领众的鱼磬指挥,有的人任意地抢拍,自顾自地念佛,念佛念得很不和谐,这个道场一定不会清净,大家就不喜欢在这样的道场念佛。反之,如果这个道场念佛像东天目山昭明寺或长春百国兴隆寺念佛,念佛的声音很和谐,这个道场大家感到很清净,一来就感到很轻松,进去念佛,大家都能自觉地服从指挥,念佛很有节奏,没有人任意地抢拍,念的很和谐,念得很清净,这样念佛,大家的心会很清净,念佛念得心旷神怡,身心安和。大家都愿意在这样的道场念佛。我们过去到昭明寺念佛感到很清净,这两年到百国兴隆寺念佛,也感到很清净,凡是去念佛的人,没有不喜欢的。我们自己也建了一个小道场,因为跟着净空老法师念佛的声音念佛,经过几年来的磨合,大家已经念得比较和谐,声音的高低相应,节奏统一,念佛的速度一致,听起来很有节奏感,很庄严、很清净。来参加念佛的同修有的一来,就感到很清净,跟我说:“黎老师,我到你们这里,感到很舒服、很清净。”这是因为一个道场只要有真修的人,这里一定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这里的场就会很好,大家就愿意到这里来念佛。如念老所讲:“人听到美妙清净庄严的声音,自然心旷神怡身心安和”,在这里参加集体念佛,能静下心来认真念佛,就感到念得很清净,念得身心都很舒畅,受益很多。
念佛中也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有些同修在家念佛习惯了,初次来到道场,参加集体念佛,不习惯这里慢念佛号,或不习惯集体念佛要求节奏统一,速度快慢相应,往往按照自己的习惯念佛,就出现随意念或抢拍的情况,造成异军突起,影响别人念佛。也有个别人嗓音不好,声音很尖,但念佛还是认真的,很用心在念,大声念,也会影响到集体念佛。因为这样的声音听起来很特别,造成集体念佛声音不和谐,影响别人清净念佛。这样念佛,念老开示说:“念得很尖躁嘶哑,声音不和。”“令人心乱,焦躁不安”,我们有些同修遇到这种情况,心就会受影响,一起心,一动念,佛号也念不好了,就会生起烦恼来。所以,念佛念得很尖躁嘶哑的同修,念佛要小声念,尽量做到不影响集体念佛。
1.2、韵稳。念老开示说:“韵是和谐的声音,又指高雅的神韵气度。稳是安定妥贴之义。韵稳是指音声安和沉静,气韵高雅。自然而然有一个韵调。”
“韵是和谐的声音”,指声音和谐而有节奏;“又指高雅的神韵气度”,这就是我们讲的风度。稳指“安定妥贴之义”。就是安定。
念老说:“韵稳指音声安和沉静,气韵高雅。”韵稳指念佛人清净念佛所表现的念佛声音安定、和谐,念佛念得清净,表现出的一种风格或意境。比如说我们打佛七,参与念佛的同修,在集体念佛中,用恭敬心、真诚心、清净心念佛,念佛声音高低相应、节拍一致,速度快慢相应。念佛的心境、音声安详平和,达到一种清净的状态,除了一句阿弥陀佛,听不到其它闲杂之音,念佛达到了一种意境。“自然而然有一个韵调”,自然而然,是没有人为的造作。表现了念佛人,念佛娴熟,念佛自然而然所表现出来的清净、和谐、悦耳的声音和吐字腔调。
2、“字正音圆”
2.1、字正。念老开示说:“‘字正音圆’,字音要念正,阿弥陀佛四个字就有许多人念得音不准了。”莲公开示我们念佛,要把字念正。念老说有许多人念佛,字音念得不准。念老特别强调阿这个字,“最主要是阿字,应读作国音字母中的丫(啊)字。”既然莲公把念佛要把字音念正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念老为我们来解说这个问题,说明念佛,把阿弥陀佛四个字念音念正是很有必要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在意。
念老指出:“初念的人如不准,要把字念正”,我们会普通话的,这个问题不难,能够把阿弥陀佛四个字的字音念正确、念准。但中国是个大国,有56个民族,有80多种语言,所以各地的口音不同,讲普通话也是南腔北调。东北有东北人讲的普通话,西北有西北人讲的普通话,江浙沪有江浙沪讲的普通话,两广、福建有两广、福建人讲的普通话,在本地你会讲普通话,听起来你这个阿弥陀佛的字念正了,但用国家标准的普通话来要求,你阿弥陀佛四个字就没有念准确。如果你不会讲普通话,只会讲当地的方言,或自己民族的语言,你这个阿弥陀佛既念不正,也念不准。比如说,我们浙江湖州市的一些老菩萨,平时就不讲普通话或不会讲普通话,讲湖州话讲惯了,他平时念佛,也是用湖州话在念,他确实念佛既念不正,更不说念准了。像这种情况,你会普通话的,你不能把阿弥陀佛念准了,你要尽量念正确。你不会普通话的,你用地方方言念阿弥陀佛,你念到什么程度,就念到什么程度,这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佛菩萨是完全可以谅解的。念老慈悲开示我们:”久修的人已经念惯了,改不过来,你就照常念吧,不要改了。但是你要知道,念阿弥陀佛是正音,你不要劝别人把阿字改成你念的音就好了。”所以我们一些久修的同修,念佛习惯了,就不用改了。但介绍别人念佛,要告诉他把阿弥陀佛四个字的字音念正、念准了,叫他不要学你念佛,你说我普通话不会说或说不好,念阿弥陀佛字音念不正、念不准,你不要学我念佛,你可以跟念佛机,跟净空老法师念佛,要把阿弥陀佛的字音念准确了。
对于实在念不准,念老说:“如来悉知悉见,知道你念的是佛。”刚才我讲我们国家大,56个民族,80多种语言,还有很多的地方方言,就拿我们浙江省来讲,就有很多地方方言,拿吴语来讲,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台州等地讲话,字音都不一样,就湖州一地,就有很多方言;温州地区的方言种类之多,差距之大,据说是中国之最、世界之最。但诸佛如来是明明白白地知道你在念阿弥陀佛,只要我们用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去念这声阿弥陀佛就好。
念老开示说:“但是只从音声方面对你身心的好处来说,就要求你字音念正呀,并且声音要圆。”我们能理解莲公、念老大慈大悲,老人家们之所以强调我们要把阿弥陀佛四个字的字音念正确了,不要念错,也是从把念阿弥陀佛四个字念正了,音念准了,有利于我们身心的好处这个方面来讲的。
2.2、音圆。讲念佛要把声音念圆,也就是念佛中要避免出现尖劈嘶哑之音。念老开示说:“圆的对立面,尖劈嘶哑等等,这类声音一触于耳,当下心中痛楚难过,精神不适,圆和善雅之音使你听后,心里欢喜舒畅、安静、清净。”这一点,我们也有体会。比如说,我们集体念佛,大家念得很有节奏,念得很清净,念得很舒心,有这么一个人加进来,念佛声音让人听了很刺耳;或嗓子嘶哑还大声念,让人听起来,感觉到不清净;或念佛很急躁,老是抢拍,影响别人清净念佛,我们很多同修还不能做到心不随境转,就会生起烦恼来。
所以,我们念佛,要避免这种尖劈嘶哑的声音。如果你说我天生就这个嗓子,那么你参加集体念佛,你就小声念,以不影响别人为好。所以念老提出,念佛要念的圆和善雅,让别人听到你念佛,“心里欢喜舒畅、安静、清净”。这个我们能够理解接受。
2.3、音圆的意义。
念老对于音乐看来很有研究,老人家从音乐的角度来说明念佛要求音圆的意义。他老人家讲:“音乐很重要,感人很深。”我过去很喜欢唱歌,有这种体会,我们知道有些音乐让人听了,心里很平和、很清净,能使人听了,激发人努力向善、向上。而有些音乐,让人听了,产生邪念,会把人的贪嗔痴带动起来,让人的心不能清净下来。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念老举古琴和现代摇滚乐比较来说明念佛音圆的意义。念老开示说:“古琴和现代摇滚乐听了之后,反应绝对不一样。”如古琴弹奏起来,听得人很舒畅、很清净,那个场面会很安静,听的人都会沉静在享受那份清净的法喜中。念老开示说:“好的古琴跟一般的古琴又不一样,好的古琴弹奏入妙之时,你听几声,当时就妄心平息。”说明,念佛音圆可以帮助我们伏住妄心。而我们看现代摇滚乐就是另外一种情形,那种音乐让听的人不能清净,那种音乐会把人的烦恼习气带动起来,让人疯狂,我们看摇滚乐播放现场,那个场面,听得人就像发了疯一样,狂喊狂叫,说明不良的音乐会助长人的妄心。
念老开示说:“声音关系很大,所以自己念佛的音声要圆和。”这个问题,我们从日本江本胜博士做的水试验结论也可以说明,放一杯水,让它听古琴的弹奏,它的结晶会很美;而听摇滚乐的水的结晶很难看。从水结晶的试验,我们可以理解到念佛要字正音圆的意义,当我们念佛念得字正音圆,念得清净,水的结晶就会很美。人的身体有百分之七十是水,我们念佛念得字正音圆,我们身体的水的结晶就会很美好,这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如果,我们念佛念得尖劈嘶哑,念得不清净,我们身体水的结晶就会受影响。所以念佛音圆有利于身体健康。
3、“恳切绵密”
3.1、恳切。恳,诚恳;切,急切。我们今天之所以要走入佛门,要选择念佛法门来念佛,根本目的,是要求生极乐世界,在这一生永脱六道生死轮回之苦。所以,我们念佛要用真诚心、恭敬心来念佛,要念得清净,我们讲念佛态度诚恳。我们无始劫来,在六道中受苦受难,如果我们有神通,能看到我们多生多劫的情况,我们会知道今生有这个脱离生死轮回的殊胜机缘,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大家就可想象,那个求往生极乐世界的心情会是如何地诚恳、如何地急切。如念老所讲:“我念佛就如在佛前,或如在大海惊涛骇浪之中乞求佛菩萨的救度。这样每念一声,都是从至诚的内心发出来的,是在呼叫,是在求救,恳切恳切:南无阿弥陀佛。”我们可以理解,当一个人处在生死一线的关头,求别人救自己,求佛菩萨救度我们的时候,我们心情的恳切程度,是不言自明的。问题在于,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觉悟到,我们就是那个处于生死一线、祈请佛菩萨救度我们的人,所以我们的生死心不切。我们不能意识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是百千万劫难逢的机缘,失去了,我们就要继续书写无量劫来生死轮回的苦难史,那种痛苦是无法言表的。所以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是我们人生中第一位的急需完成的、不可等待的大事。
佛菩萨知道我们迷惑颠倒,不能觉悟,所以,请刘素云老师开示我们,告诫我们,要我们要珍惜分分秒秒,抓紧时间念佛。在这里,我们把刘老师的重要开示再学习一遍。
刘老师说:“靠什么来转变命运?就靠这句阿弥陀佛。命运掌握在谁手里?掌握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手里。你千万不要把命运交给别人,你自己一定要掌握这个主动权。那就是说,命运掌握在你自己手里,命运是可以转变的。谁来转变你的命运?你自己,靠你的自性来转变你的命运。怎么转变?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我的命运转变过来了,你的命运也一定能转变,你一定要有这个坚定的信念。”
这一段,刘老师告诫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们如何做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们要“依法不依人”。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出六道生死轮回,只有一条路可走,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而要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净土法门修行的宗旨和纲领,《无量寿经》教导我们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弥陀经》教导我们是“信愿持名”。信愿就是发菩提心,持名就是一向专念。藕益大师开示我们: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这说明我们要求生极乐世界,只要我们做到了“真信切愿、老实念佛”,我们就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我们今生就一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一生成佛。
刘老师说:“不要想刘老师那我不能和你比呀,你是什么,有的人老说刘老师你怎么高,你怎么能,你是什么再来的。我一再告诉大家,我们都是再来人,只不过是从哪来的不知道而已。你说你不是再来人吗?我是再来人,我现在我知道我从哪来的了,你也是再来人,他也是再来人,从哪个道来的?来到这个人世间都成了再来人。这个已经不重要了,现在关键是我们这些再来人们将来到哪去?这个是重要的,我们要把这个提到日程上来了。”
这一段是讲信心的问题,有信心的人,老实、听话、真干,“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改变自己的命运。没有信心的人,在生死关头,不懂得一门深入,老实念佛,总是向外求,就会误了自己出离六道生死轮回的机缘。当下,我们应该把握的关键是,把预办生死大事放到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要做到真信切愿。所谓真信,就是要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对此没有一丝一毫的怀疑,这就是真信。真愿,就是发愿这一生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而厌离娑婆世界,对这个世界没有一丝毫的牵挂,只要阿弥陀佛来接引,就毫不犹豫地随阿弥陀佛而去。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至于再来人,人人都是再来人,只是从哪一道来的,因人而异。
刘老师说:“如果说过去我们是用分分秒秒来让大家珍惜这个时间,现在,我这次来香港我必须告诉大家,要用秒秒、秒秒来珍惜时间了,过去分分秒秒已经不够了,要用秒秒、秒秒来珍惜时间了!告诉大家呀,我们珍惜的不是时光,珍惜的是我们的命光,生命的光。你如果再不用秒秒、秒秒来珍惜,就没有机会了。我说到这,你听懂了吗?定下身来,定下心来,身心都要定下来,定下来才能开智慧,无事僧开智慧,闲道人开智慧,清凉汉开智慧,你成天忙忙叨叨不是这事就那事,你哪能有智慧?”
佛陀说:生命在呼吸之间。但有几个人真听进去了?有几个人记在心里了?有几个人真干了?一旦无常到来,后悔又有何用?刘老师叫我们要珍惜秒秒秒秒时间来念佛,这是慈悲,这是真正的觉悟。我们很多人还认为自己很年轻,事业重要,学佛还是到退休了再说。试问世人,你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吗?请你睁大眼睛看看这个世间,入黄泉者,哪有老幼之分,白头人送黑头人常常可见。其实学佛不离工作和生活,学佛不但不影响自己的事业,反而会成就自己的事业。胡小林居士、谢奕辉居士就是学佛事业成动的典型事例。如果我们不知道抓住机缘,珍惜我们的命光,珍惜我们的秒秒时间来念佛,一旦无常到来,再后悔又有什么用。所以我们要看破放下,做无事僧、清闲道人、清凉汉,静下心来老老实实念佛,才能成就自己。净空老法师开示我们:“我常常劝同学们,要把阿弥陀佛放在心里,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全都把它清除掉,全都放下,不要放在心上,心里只有阿弥陀佛,你就决定得生。心里面还有其他东西,错了,不可以夹杂,不可以怀疑,只要做到不夹杂、不怀疑,你这个念头就纯了。”不要一天到晚去找好事做,你那个见解不正确,往往实得其反,反而做了坏事,你还不知道。有的人,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听经闻法修学,自己还是一知半解,就想度人,就想找些事来做,一落到名利的阱井里,就会害人害已。
刘老师说:“我这一次回哈尔滨,仍然是闭门谢客,潜心听经念佛,大家不要找我,不要请我,我哪里也不去,我的任务,就是先成就自己,再尽自己所能,帮助众生成就。”
刘老师说得好,这个头带得好。“闭门谢客,潜心听经念佛”,“我的任务,就是先成就自己”,这是真智慧,是真干,是福报。自己成就了,“再尽自己所能,帮助众生成就。”一个人只有先成就自己,才有能力帮助众生成就。净空老法师开示我们: “取西方极乐世界一点都不难,二、三年的时间就能得到,为什么不干?想在这个世间还做一点事情,行,我把极乐世界的签证拿到,我留在这个世间办事行不行?行。为什么?你随时可以往生,你留在这个世间很自在,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一点不碍事。”“我现在这个身体已经取得极乐世界,我还不想就走,在这里多住几年,多多帮助这些苦难众生,劝他们深信净土,求生极乐,好事情!”老法师劝我们先拿到极乐世界的签证,再留下来帮助众生。我们要听话,现在没有拿到签证,不是一心一意求往生极乐世界,而是想着帮助众生,要度众生,这是错误的。做善事一定要随缘,不攀缘。
刘老师说:”真正的修行人,要耐得住清贫和寂寞,要少言寡语,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不说不如无话可说,无话可说最好,无话可说是佛陀。这叫般若,这是真智慧。”
这几句话讲得实在,要真正去做到。佛陀教导我们:“起心动念都是业”。修行就是修自己的清净心,修行就是要断我们的烦恼习气,保持身口意三业清净。百国兴隆寺的法师“以苦为师,以戒为师”,止语念佛修行是平常事,多少年不出寺院大有人在,甚至在上院光明寺有人三十多年不下山。这是真修行人的榜样。
刘老师说:“我今天所说的最后这一段话,叫题外话,虽然说是题外话,但它重要啊!为什么我说过点我也得说说,因为这一段我觉得重要。这一段是今天早晨佛菩萨让我加的,真是,今天早晨佛菩萨让我加的就我刚才说的这段题外话。好好品味一下,品出滋味来,你会受益的,我愿同修们早开真实慧,早得真实利,回归净土,亲近弥陀。”
由上可见,佛菩萨慈悲度众生,可谓用心良苦。刘老师慈悲,苦口婆心劝我们老实、听话、真干,珍惜秒秒秒秒时间念佛。我们要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
刘老师说:“我最后这一段话,送给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的全体同修们。请你们仔细斟酌。
送给全国的同修们,希望你们从中受益,有助于你们回归自性。”
3.2、绵密。当我们觉悟到,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于我们来讲,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机缘,认识到时间对于我们之紧迫,我们念佛就会绵绵密密去念,正如念老所开示的:”要一句跟一句,这就是绵密,也就是净念相继。”也正如印光祖师所讲:“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我们在常人中生活,离开佛法的时间太久了,以至于我们养成了懒散的习气,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莲公开示我们念佛要绵密,就是要求我们必须放下懒散的习气。
念老慈悲,开示我们说:“在已有定课的人,首先要求在定课之中很绵密,这时候不要打闲岔。”念老引导我们如何做到念佛绵密。要求我们首先做到,每天在定课的时候,要放下万缘,任何干扰和影响念佛的事一概不管不问,老老实实、绵绵密密地念佛。这个习惯养成了、基础打好了,念老进一步引导我们:“再进一步的话,那就不仅仅是在定课之中是绵密,要能贯彻到随时随处,都要常常提起这一句。”
我们讲人的习惯是慢慢养成的,刘老师转告佛菩萨开示,要求我们要秒秒秒秒抓紧时间念佛,莲公开示我们要恳切绵密地念佛,念老苦口婆心地引导我们,我们一定要明记于心,依教奉行。趁我们现在身体健康、头脑清醒的好时光,我们要抓紧时间念佛,要力争拿到往生极乐世界的门票,要力争能够自在往生极乐世界。我们不能等到身体多病,头脑不清时,才想到要好好念佛,那就很难抓住机会了!!!
念佛要恳切绵密地念,念老不仅是引导我们这样去做,他老人家也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他老人家在往生前半年,每天念佛十四万声佛号,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净土宗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也是临命终前一年的冬季预知时至,把自己关在寮房内,每天念佛十万声佛号,第二年四月份往生极乐世界。也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我们从那些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们的案例中,也能体会到这一点。如宋朝的莹珂法师,因为不守戒律,知道自己必堕地狱,求师兄们指点,怎样做,今生才能不堕地狱。师兄们给他一本往生传,他边看边流泪,看完了,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念佛三天三夜,他这样念佛,是恳切绵密的,结果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三天后往生极乐世界。
2015年,我们去百国兴隆寺拜见常慧老和尚,老人家一再开示我们要好好念佛,念佛要把水烧开,就是要求我们念佛达到功夫成片或念佛三昧。如何把水烧开?就要求我们念佛要精进,要绵密,要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
由此可见,我们念佛要做到恳切绵密的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就不难。净空老法师开示我们,每天听三遍《贤公和尚,佛门榜样》,念一万声佛号,一年可以扎下决定得生极乐世界的根。最近,净空老法师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328集中,根据我们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定课安排的方法,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定课,长期坚持下去,这有利于我们在这一生一定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导师净空老和尚慈悲,希望同修们要信受奉行。
念老开示说:“净土法门好就好在这里,世人能够做到,不是高不可攀的。要你开悟,那就难了,不是人人都能的,你也有可能性,但要做到就千个万个难得一个半个,恐怕一亿之中也难得一个半个。在中国你能数出十个开悟的人吗?念佛往生就不是这样了,谁都可以念。”
念老这是说的真实话,我们每年都能听到往生的案例,还不是一例。2015年我们就听到二例往生的案例,广东潮州谢奕辉的父亲往生;甘肃金山寺杨红梅往生。我们2016年8月6日为93岁的倪明珠老菩萨助念,她老人家梦中告诉家人,她已经到西方极乐世界了。而说到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们几十年才听到一例,贤公和尚,这还是念佛达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
念老说:“要绵密,老有这一句,事情是可以做到的,问题是自己不肯念。烦恼一来,人就不肯念了。生气,着急是烦恼,欢喜也是烦恼,我很高兴呀,今天来了很多宾客,大家狂欢呀,谈得很好呀,这就是烦恼。它打你的闲岔。”
念老说得很对,要绵密念佛,关键在于自己要一步一步去做,一定可以达到终点。问题在于很多人不愿吃这个苦,不能下功夫去念。因为佛法熏修的时间少,遇到烦恼就伏不住,心就被烦恼所牵动;遇到顺境善缘,就生起贪恋之心;遇到逆境恶缘,就生起嗔恚之心。也就是说我们念佛很不得力。比如说我们打佛七提请大家全程止语念佛,响应的人不多;我们组织闭关念佛,开始参加的人员也不多。为什么?对自己没有信心或对往生极乐世界还没有做到真信切愿。对自己没有信心,表现在喜欢讲话的习气放不下,不讲话就难受。我们看到有些同修在念佛堂念佛,一出念佛堂还在门口,就迫不及待地说起话来;在斋堂吃饭,喜欢讲话,我们讲了几年也没有改,2015年元月道场的规约上墙,违者跪香一枝,才有了好的转变。我们现在鼓励同修们闭关念佛,有些同修闭关前,对止语没有信心,可是参加了一次,尝到了法喜,每次闭关,都希望能够参加,这就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在经过三次闭关念佛,我们打佛七,开始见到全程止语的人。当然,我们也鼓励同修们能全程止语,对于全程止语的人,安排他们住在闭关房,二人一间。2015年第一期佛七,就有两位同修主动提出全程止语,这是好的开端。每一期都有同修主动全程止语。最好的一期佛七,有四位要求止语。所以,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做下去,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就会有人把水烧开,当然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把水烧开。
念老开示说:“其实烦恼中照旧可以念,只是自己不肯念,若能绵绵密密,恳恳切切地念下去,自然会成片。所以念佛往生的事例时时可以听到。”我们应该向章嘉大师学习,做事时,放下念佛,给别人讲事;事情一办完,就在心里提起佛号,能这样绵绵密密、恳恳切切地念佛,自然会达到功夫成片。
4、“沉着安闲”
念老开示:“这句话直指目前许多修行人的病处。”念老提示我们,莲公之所以指示我们念佛要沉着安闲,说明我们念佛不能做到沉着,不能做到安闲,这是我们许多修行人的病处。
4.1、沉着。是讲人念佛时,从容镇静;不慌不忙。但是真正能做到念佛沉着的人不多,有不少人念佛很用功,但如念老开示所说:“有人用功,但是有急躁情绪,恨不得很快就要有所成功,于是很紧张,很着急。这就是有求的心了。”
念佛有求,这是很多人易犯的错误。因为你有有求的心,念佛就多了一个妄念,多了一份牵挂,恨不得一下就达到念佛功夫成片,所以,很紧张,很着急。我们讲你越是紧张、着急,心里的这份牵挂放不下,你念佛就不能达到清净。希望念佛达到功夫成片,这一生可以自在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愿望很好。问题是,你发了愿,就要认真去念佛,而念佛要求我们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要求我们心里除了一句阿弥陀佛,把其它的一切东西全部放下,你才能达到念佛功夫成片,甚至达到念佛三昧。错在你急于求成,抱着有求的心念佛,心里多了这份牵挂不能放下,人为地障碍了自己念佛。念佛不能万缘放下,一心念佛,念佛就不能摄心,念佛就不能清净。
要想念佛达到功夫成片,发了愿,就要老实念佛。要老实念佛,要想念得清净,要坚持长期不中断地念佛,还应该掌握好念佛的方法。《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开示我们念佛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如何做到都摄六根念佛?念老开示我们念佛的密诀在“自念自听”,“任它妄念纷飞,听我念佛分明”,这是从都摄耳根着手,把心专注在听自己念的佛号上,念佛自始至终,要求做到念得清楚,听的清楚。这和印祖讲的摄心念佛是一致的,都是强调都摄耳根念佛。印祖指出,都摄六根的密诀在都摄耳根。所以“自念自听”就是从都摄耳根着手,从都摄耳根进而达到都摄六根,达到净念相继。印祖开示我们用十念记数法来念佛,做到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记得清清楚楚。这种方法也是从都摄耳根上下功夫,进而达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但效果比摄心念佛更为有效。
念佛的方法不掌握,妄念难以伏断,念佛难以清净。掌握了念佛的方法,只管认真去念,就如同农夫耕种一样,只管认真去做,功到自然成,自然会有秋天收获的日子;要能吃苦,要有耐心,要能持久去做;不能念佛时紧时松,用功几天,松懈几天,这样念佛,如同烧开水,水还没有烧开,就在里面加上冷水,这样念佛,总是时紧时松,你念佛就很难达到功夫成片。
我们念佛,掌握方法,只讲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只管老实、听话、真干,心里除了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能放下,能这样念佛,就如念老开示所说:“念佛的殊胜就在从有念暗合无念,从有求而契到无求,从往生证无生。要沉着,沉着镇定,没有那些忧虑徘徊患得患失,焦虑不安的情绪。”有念暗合无念,初学的人开始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心里妄念纷飞,有很多牵挂放不下,这是正常的,这是有念、有求。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心求往生极乐世界,一生成佛。随着我们不断精进地念佛,都摄耳根,“自念自听”,念着念着,我们的业障不断消除,我们的心越来越清净,有一天,我们就能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心里除了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能放下,妄念都不能让我们的心随之而动,妄念就被伏住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继续精进念佛,就能达到妄念都无从生起,这是从有念暗合无念,这是从有求而契到无求。如念老在《无量寿经》讲记中所说:“你本来是念,但念来念去、念来念去,虽然在念,你心中离了一切妄想,‘有念’而达入‘无念’。”我们这一生,在阿弥陀佛愿力的加持下,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就使我们的妄心转为真心,这就是从往生证无生。
我们在念佛过程中,为什么会有忧虑、会有患得患失、会有徘徊,会有这些焦虑不安的情绪?这是末法时期修学,念佛人业力重,障缘多,听经闻法少,再加上缺少真善知识的引导。有很多人没有智慧去抉择老师,就是有真善知识也无缘跟随修学。因为缺少真善知识的引导,听经闻法少,不能明理,往往是盲修瞎练的多,真修实干的少。再加上不懂得在修学上,要一个老师,一门深入,专精修学;往往是今天听说这个老师讲的好,跟这个老师学;明天听说那个老师讲得好,又跟那个老师学。有些人是广学多闻,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不能专精修学的结果是对理不能精深,不能透彻,不能明明白白,因而在修学上对自己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就没有信心。本来净土是一条径路,修学是最简单的,按照净空老法师的教诲,在扎好三个根的基础上,发菩提心,一句佛号念到底,就能往生极乐世界。但我们不是不能真信切愿,就是在修学上不能专精,不能一门深入,认为这句佛号还不够,还要增加一点别的作为助修。所以,在修学上会经常变,一会儿修学修学这个,一会儿修学修学那个,把一条易行道变成了难行道。我们在修学上不能获得实际的利益,我们对自己的修学就没有信心。所以,我们不能做到沉着镇定、一心念佛,总是这也牵挂,那也牵挂,会有那些忧虑、徘徊、患得患失、焦虑不安的情绪。
净空老法师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79集中的一段开示非常重要,我们一起学习学习。
老法师开示说:“前天有个同学来问我,他参加这次香港受戒,戒坛师父劝他要修占察忏法,他来问我。我说,占察忏法包含在一句佛号当中,你念这句佛号,占察忏法全修了。他明白了。不能见这个就学这个,见那个学那个,那你就乱了,你就把极乐世界放弃了。占察忏法是给谁讲的?不是给念佛人讲的,不是给要求生净土人讲的,他们不想修净土,也不想往生极乐世界,修那个好,帮助你忏罪。要知道,念阿弥陀佛,声声都忏无始的业障,这个法子多好!不能再换了,换题目就错了,不可以学这个法门又想学那个法门,那就完了,要学善财童子。”从老法师的开示中,我们就明白了,净土法门一句佛号包含了一切法门,当然“占察忏法”也“包含在一句佛号当中,你念这句佛号,占察忏法全修了。”老法师开示我们在佛法的修学上一定要专一,绝不可见什么学什么,那就学乱了,极乐世界就去不了了。并提示我们占察忏法是给不修净土的人讲的,我们修学净土一句佛号可以忏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不需要再加修占察忏法。老法师在讲经中为了大家对念佛消业障生起信心,一再为我们介绍清朝慈云灌顶大师,老人家说:“前清乾隆年间慈云灌顶法师,那是那一代的大德,讲经教学,著述等身,日本《卍续藏》收他的著作二十多种。他在《观经直指》里面告诉我们,我们的罪业实在是太重了,在《大藏经》找这些经忏,无论显教、密教都不起作用,你怎么办?灌顶法师告诉我们,最后还有一法,能帮助你忏除深重罪业。什么法?专念阿弥陀佛。这是一位通宗通教、显密圆融的大法师,楞严神咒没有人批注过,他的《楞严经》批注里头楞严神咒都注出来,唯独这一家,没有第二家注楞严神咒的。你看他教我们,专念阿弥陀佛。”
老法师在讲经中,一再开示我们这一句阿弥陀佛包括了一切法。可是有多少人把这一句话听进去了。听进去了,就是一门深入,一句佛号念到底,如贤公和尚,念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听不进去的人,总是不能专精修学。
老法师开示我们要学善财,善财就是专精修学的榜样。老人家说:“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看,老师传给他的,念佛法门,吉祥云比丘。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头一个参吉祥云,念佛法门,他就一句佛号念到底,一生不改变。他参访许许多多法门,当中还有五十一个,五十一个去听了,参访了,参访怎么样?明白了,你这个法门我明白了,我感谢你,我不学,还是念阿弥陀佛。五十三参,善财童子是一句弥陀念到底,念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圆满成就了。他没有说参一个法门就学一个法门,再参一个又学个法门,那他就学乱了。这个榜样树在那个地方,我们不可以不知道。
善财童子成佛,是信愿持名,往生极乐世界成佛的,五十三参是做榜样给我们看的。可不可以学?可以,去随喜一下,看看他修的什么法门,自己这个主修的法门如如不动。叫恋德礼辞,我对那个法门欢喜、赞叹,因为它度一类众生,随喜赞叹,不学,还是一句弥陀念到底。没有看到善财童子参一个学一个,没有。那他为什么要参?给我们看的,怕我们参一个学一个,参两个学两个,结果学得乱七八糟。给我们做榜样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要不然就把大乘毁掉了。《金刚经》给我们做证明,「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可以学,可以听、可以去学,不用修它的;说起来你样样都懂,做起来,我一门深入。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多少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学许多法门,结果一门都不成就。这些我们要注意到的。”
4.2、“安闲”。安是平静,稳定;闲,是没有事情。安闲是安宁清闲、安逸清闲。可以理解为,念佛能做到,把万缘放下了,把心里的牵挂都放下了,心里没有事,就安宁清闲了。
念老开示说:“而且要安闲,有的人努力,但由于急躁情绪而陷入紧张、忙乱、焦急之中,与圣教背道而驰。”念佛要安闲,做任何事要冷静,要理智,不要感情用事,不要急躁。一急躁就失去了智慧,而陷入盲动,就会表现为紧张、忙乱、焦急,这就与佛法相背了。
安闲比沉稳又进了一层,如念老所说”“安闲”两个字又进一层,不但镇定,而且是万缘都一齐放下了,无取无求,所以是天地间一个大闲人”。念佛在这个境界上,我们说这样的人是明白人。净空老法师开示说:“释迦牟尼佛一生就讲这个宇宙万法的真相。真相大白之后,你才真正懂得一切法空无我,《般若经》上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你真正懂得了一切法空无我,你就能做到万缘一齐放下,这个世间的任何东西都不能让你为之牵挂,你能放下分别、执着。所以,你无取无求,变成天地间一大闲人。
念老开示说:“心中只管念佛,一句圣号朗朗现前,既无挂碍又不颠倒,所以寂然心安。可见安闲两字十分重要。”我们看贤公和尚,一生只念这句阿弥陀佛,念到明心见性,念到既无病苦,又无老苦,更无死苦。我们看到老人家安闲度日,逍遥自在,一百一十多岁的人了,还能像年轻人一样天天在地里干农活,还可以上树锯树枝、摘水果,还能像年轻人一样穿针引线、缝僧袍。这就为我们示范了一个念佛人做到万缘一起放下,心中只有一句佛号,念佛达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无取无求、寂然心安的好样子。
念老开示说:“相反若有急躁情绪,想见佛见光,想有瑞相,这样去念,念出毛病来了。并不是念佛念出毛病来了,是你那个急躁情绪出的毛病。”
见佛见光,有瑞相,在念佛过程中,是有这些出现,但不是想来的、追求来的,是念佛人念佛达到了一定的清净境界,自然发生的。这不是我们念佛追求的东西,我们念佛的目的是往生极乐世界,一生成佛。如果想见佛见光,想有瑞相,这是打妄想,这是执着,有这个想心不能安闲,反而障碍自己的清净心,而且容易让魔钻空子,这样念佛就会念出毛病来。
念老开示说:“我们很安闲,为什么能安闲?信心哪!有信心你就很安。”我们念佛能念得很安闲,在于明理,在于对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度众生有信心,对自己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有信心,在于能做到真信切愿老实念佛,所以这个心就很安闲。
如果我们不明理,我们修学就没有正确的方法,我们修学中会有很多疑问得不到解答,我们就会看不破放不下。这样,在念佛过程中,我们的妄念就会多,我们越是妄念多,我们念佛就越是念得不清净,我们对念佛就越是信心不足,我们就越是有急躁情绪,我们就于安闲这两个字离得越远。
念老开示说:“有人说我怎么还念不好,还有妄想,还有什么什么,就往生无分了。这是他自定的规章,不是佛的意思”。我们念佛,前面已经讲过,有妄念是一个正常的情况,与能否往生没有影响,能否往生的条件在于信愿。蕅益大师讲得好:“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所以,我们能否往生,我们要从信愿两个方面来对照检查自己。
念老开示说:“你有没有深的信心,你是不是真的发愿,真的不留恋这个娑婆世界,欣慕极乐愿求往生呀?”一检查,我们就会发现,问题还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是自己的信愿不具足。一般来讲,人没有信心,一是认为自己前世今生造业很重,业障重不能往生;二是认为自己念佛妄念多,伏不住,心静不下来,往生无分,等等。其实,我们那一位无始劫以来,不是造业很重,如果有形体,虚空法界也充满了。印祖开示我们,你那个业,就如同片片小雪花,而阿弥陀佛的愿力如炼钢的大熔炉,你这个小雪花遇到大熔炉,还不都化掉了。至于念佛,心里时常有妄念,这正常。如果,你念佛已经没有起心动念了,你是佛菩萨了。关键是,这些妄念起来,要能觉悟到,要能心不随着妄念去东想西想,要能提起佛号,做到“任它妄念纷飞,听我念佛分明。”它妄念飞它的,我不理睬它,只管自念自听,做到把这句佛号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这纷飞的妄念就会自生自灭,慢慢地会由多变少,随着你念佛,业障越消越少,妄念也会随之减少,你的心会越念越清净。当你往生时,阿弥陀佛来接迎你,阿弥陀佛的佛光一照你,你的境界就提升一倍,这些妄念自然不起,你的心就不乱,随着阿弥陀佛往生极乐。所以,一个人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要依法,不要依自己的胡思乱想。
没有深信,还表现在,不能相信自己本性是佛,也障碍自己往生;有的人不能相信释迦牟尼佛的教导,不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不能相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度众生,也不能往生。
没有切愿,就是放不下这个世间的东西,对娑婆世界还有牵挂,不能做到放下万缘,一心一意求早日往生极乐世界。念老说:“实际上很多人还是留恋,尽量想多活几年呀,听说那里有点气功,自己马上想去练一练呀。想长生不老,正是留恋这个世界。”念老这个说到实处了,我们确实有些同修是这样,走入佛门了,还放不下气功,还想多活几年,这样的人还不少。还不想早一点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就遇到这样的情况,2011年,我们道场来了一位老居士,已经八十岁了,当时看身体还可以,但按净空老法师说的,已经是风烛残年,随时都会走的年龄了。他告诉别人说,自己还想活十年。问题是,你的命运不是由你自己来安排,你不乘身体还好,头脑还清楚的时候,好好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你还放不下这个世界,一旦无常到来,后悔也就晚了。这位老人家后来回去,听别人说已经过世,而且走得不好。所以,我们有些同修放不下身体,放不下这个世间,不能一心念佛求生极乐,这是不明理、没有智慧的表现,还是迷惑颠倒。
念老开示说:“所以欣慕极乐,要发大愿。这多劫以来曾做过自己亲眷的一切众生都在苦海中等待我去救度。但我怎么才能度众生呀,我还是在苦海中挣扎的一个人,当下毫无能力救度别人,只有往生之后,乘佛的加持力,我就有神通智慧来救度亟待我救度的这一切有亲的人。是这样的心情,这样的大愿力呀!有信有愿自然会念,就一定往生。”
我们无始劫来,在六道中受苦受难,生死轮回,不能解脱,今生得人身、生中国、闻佛法、修净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殊胜机缘,我们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缘,求生极乐世界,然后回到娑婆世界和十方世界去救度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家人和一切众生。而问题是我们和一切众生都是六道生死苦海中落难人,自己还没有出难,那有能力救度父母家人。我们只有往生到极乐世界,才能得到阿弥陀佛的愿力和佛力的慈悲加持,才能有智慧、神通、德能来救度我们的父母家人。我们有这样的大愿力,我们有真信切愿,老实念佛,我们今生就一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如果,我们不能发菩提心,求生极乐世界,一旦无常到来,一堕三途五千劫,我们又要在六道中遭受百千万劫的轮回之苦。
这个百千万劫得人身,佛菩萨不是随便说说,陈静瑜居士在一次讲课中提到:“一位同修在念佛时曾见到西方三圣,因为放不下母亲,没有跟阿弥陀佛走。三圣离开后,她当时就很后悔,想到自己往生到西方就成为阿惟越致菩萨,神通具足,完全有能力护持自己的母亲,再接着念,三圣没有再来。后来她去一个道场,到各殿参拜佛菩萨,最后拜地藏王菩萨殿,当晚就住宿在道场。睡梦中,得到地藏王菩萨的慈悲示现,知道自己无始劫来所造作的恶业,全为黑业。地藏王菩萨为她开示:你这一生如果不能成就,再得人身闻佛法的机会是贤劫第63尊佛出世时!”
听到这里,我们怎么不寒毛直竖。大家知道贤劫有千佛出世,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弥勒菩萨是第五尊佛,要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才能出世。一个大劫约十三亿四千四百万年,约四点二个大劫才能出世。这位认真修学的同修,假设每一尊佛出世的时间是均等的话,她这一生不能往生,就要大约二百四十九个大劫才能再得人身闻佛法。这一分析,我们这一生不能出轮回,要再得人身,闻佛法,走入佛门修行,不会少于二百四十九个大劫。佛陀开示我们:一堕三途五千劫,我们这些没有认真修学的人,这一生不能出轮回,想一想,我们又要在三恶道中受苦受难这么长久,我们不要流血汗吗?
这个问题想明白了,我们在修学上还敢懈怠吗?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尊师重道的根本原因。没有本师释迦慈尊的经典住世,没有本师阿弥陀佛的愿力接迎,没有莲公的智慧会集无量寿经,没有念老的智慧注解无量寿经,没有净空老法师的智慧辛苦教学,我们要出六道生死轮回是遥遥无期。现在又有贤公和尚的慈悲示现,更为我们在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坚定了信心,我们要珍惜这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殊胜机缘,在这一生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不仅为了我们自已永远从生死苦海中解脱出来,也要为我们生生世世的父母家人永脱生死苦海,更要为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六道众生永脱生死苦海,我们在这一生一定要往生极我世界。
我们能有这样的心,就是有了大的愿力,有信有愿,我们就会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今生就一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念老开示说:“大家想往生的话,大家先在信愿上下功夫。六信,我这六信是不是具足了,我这愿是不是真切。信愿切的话,你决定是往生,你再念的话,心里就不会急躁而自然安闲了。”这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检查我们的信愿是否具足,找到我们在信愿方面还有那些不具足的方面,有针对性地在这些方面来努力,来修正,这些问题解决了,往生的信心我们就具足了,就坚定不会动摇了;我们的信愿具足了,我们的菩提心就发出来了,这个心就不会再急躁,念佛就会自然安闲。
5、“声合乎心,心应乎声,心声相依,妄念自清”
念老开示说:“这句微妙的念佛音声,经历自耳而达本心,所听正是所念。所以自然相合,声合于心。这个声音是万德庄严的佛号,也就是万德庄严的音声。这个声音从耳根而入,是自心所念。自心念佛,自心是佛,所以自心必与所闻之声相应。声合心,心应声,故云:“心声相依。”“
我们讲我们的自性是佛,是阿弥陀佛,我们的自性是清净的,是如如不动的。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是万德庄严的佛号;我们用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来念这句阿弥陀佛,这是万德庄严的音声;我们都摄耳根,自念自听自己念得这一句阿弥陀佛,把心专注在认真听自己念得这一句阿弥陀佛上,这句阿弥陀佛清清楚楚地从我们的耳根进入我们的自心——真心,因为自心念佛,自心是佛,所以这句阿弥陀佛的圣号就与我们的真心相应,这叫声合乎心,心应乎声,所以称之为心声相依。
念老开示说:“简浅说来,我念佛,念佛有声,声音又帮助了我。由我发声,声又助我,所以说是相依。这样念下去,用不着排除妄念,“妄念自清”。”
这就是说我念佛,用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念佛,自念自听,都摄耳根,都摄六根,心始终专注在认真听自己念得这一句阿弥陀佛上,这句阿弥陀佛加持自心,使声合乎心,心应乎声,心声相依,这时候这个心是如如不动的,妄念牵动不了他,清净心里生智慧,除了一句阿弥陀佛,任何东西都不能影响他,纷飞的妄念如同旁观客,没有人理睬它,它就只有离开。我们不需要排除妄念,我们只要认真念佛,自念自听,我们就是在消我们的业障,业障越消越少,妄念也是越来越少,最后,妄念就自然生不起来,所以说“妄念自清”。
(待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