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慧闻法难中难
『信慧聞法難中難』,就是前面所說的,「若聞斯經,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這幾句話是釋迦牟尼佛講的,不但世尊如是說,從世尊說法語意當中我們很明顯的能體會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像釋迦牟尼佛一樣的說法。我們這一生當中非常幸運得人身、聞佛法、聞大乘,又聞到《無量壽經》。下面這四個字就是「難中之難,無過此難」,我們聽了信不信?樂是喜歡,喜不喜歡?能不能接受?持是真幹,能不能依教修行?如果這四個字都做到了,真信、真喜歡、真願意接受,依教奉行,這是難中之難,沒有比這個更難的。
下頭念老告訴我們「慧能生解」,沒有智慧聽不懂,有智慧的人能聽懂、能生解。「故聞經信樂」,這兩個字是顯示出有智慧,沒有智慧不能相信,沒有智慧哪來的法喜?你怎麼會歡喜?下面這些話都是念老的話,「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淨宗難信」。信佛比信淨宗容易,信淨宗真難,這是我自己深深體會得的。我在二十六歲那一年遇到方東美先生,他是當代的大哲學家,我有緣跟他學哲學,非常感恩他為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授課的處所不是學校,不是在教室,是在他居住的地方,在他家的小客廳。學生就是我一個人,每個星期天上午九點半到十一點半,兩個小時。他把哲學概論分成五個單元,最後的單元就是佛經哲學;第一個單元是西洋哲學,最後一個是佛經哲學。佛經難信!我那個時候沒有宗教認知,在那個時候心目當中所有的宗教都是迷信,佛教更不必說了。宗教裡面有所謂高級宗教,只有一個神,崇拜的是一位真神,創造宇宙的;佛教是多神教、是泛神教,多神教跟泛神教一般認為是低級宗教,它怎麼會有哲學?我向老師提出,老師告訴我,你年輕,你不知道,他說「釋迦牟尼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接受這個單元的學習,把過去錯誤的觀念統統轉過來了,知道佛法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就像方老師所說的高等的哲學。學了六十三年,最近這些年來明白了,不但是全世界高等的哲學,同時也是高等的科學。於是我將佛經概略的把它分作五個單元,前面三個單元是倫理、道德、因果,是普世的教育,後面兩個單元是高等的哲學、高等的科學。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三十年之後,科學家承認大乘經典是高等科學,不再是宗教。
這個認識不容易!方老師是我年輕時候的偶像,心目當中最仰慕、最佩服的一位學者,不是輕易能夠相信的。我接受佛教之後,緣非常殊勝,親近章嘉大師,在章嘉大師座下三年,佛法的基礎,章嘉大師替我奠定的。大師往生了,又過了一年我認識李炳南老居士,辭掉工作跟老居士學經教,跟他十年。那一年我三十一歲,老居士七十歲,我跟他的年代是他老人家七十歲到八十歲這個十年。而後我大部分的時間在國外講經教學,一直到現在,講經教學五十六年。你要問我什麼時候相信淨土,我告訴你,相信淨土是最近二十幾年的事情;換句話說,我學佛前面三十年對淨土有懷疑。我有誠敬心、有恭敬心,所以才有機緣親近三位大善知識。李老師對我非常清楚,很多次把淨宗介紹給我,我都沒有能接受。他要我看《印光大師文鈔》我看過了,從頭到尾仔細看了一遍,對淨宗有概念,也很讚歎,我沒有學習它。我沒有毀謗它,這是做人的一個基本的條件、基本的德行,沒有認識清楚之前不能批評。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不應該批評,為什麼?人各有志。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釋迦牟尼佛講的,你批評它就是批評佛,所以這不應該批評。八萬四千法門,喜歡哪個法門你就學哪個法門,又何況佛說得很清楚,「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對於任何一個法門,我們再不喜歡的,我們對它也要尊敬,為什麼?本師釋迦牟尼佛所傳,有一類根性喜歡那個法門。
我接受淨土教是講《華嚴經》講了一半,有一天突然想起,文殊、普賢是修哪個法門成就的?這是我們學大乘的人對文殊、普賢佩服到極處,大乘學人共同的景仰。《八十華嚴》講了一半,《四十華嚴》也講了一半,講了十幾年。這個經在台灣講的,時間會拖得這麼長就是因為常常在國外,一年一大半的時間在國外。在國外當然不能講這個大經,國外是隨緣,同修們喜歡聽什麼經就給他講什麼經,講了幾十部。讀到《四十華嚴》第三十九卷,它總共四十卷,第三十九卷裡面看到文殊、普賢都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成就的,讓我感到非常驚訝。同時提醒我,五十三參善財童子是學什麼法門的?這是文殊菩薩的得意門生,不是普通人,得意門生肯定是繼承老師的法脈,要不然怎麼能叫入室弟子?五十三參講了一半都沒發現,真叫粗心大意。在什麼地方?在第一參,第一卷裡頭,講過了,囫圇吞棗講過的。善財所修的是淨宗法門,淨宗法門裡面的般舟三昧,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再翻翻到最後第五十三,第五十三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看這才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以前沒人給我說過,多長久的時間才發現,經典也讀過幾遍,都是囫圇吞棗。仔細去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找到了,善財童子徹始徹終就學的淨土法門,一生沒改變。這當中還有五十一個善知識,他們代表八萬四千法門,他們代表無量法門。善財對無量法門,門門通達、門門明瞭,他全都學,沒有一樣不學。真的,四弘誓願裡面所講的,「法門無量誓願學」,他真學了。但是自己主修的,學是學了,自己修行是念佛往生淨土,是這個法門。學那麼多幹什麼?圓滿後得智。他在文殊會上得到的是根本智,我們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得根本智,五十三參是後得智。
五十三參在哪裡?就在從早到晚你所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全是,表這個法,我們要懂得。真正開悟了,在一切人事物當中,一切時、一切處你全用的是般若智慧,活學活用,這是真正的五十三參。不要以為善財童子很幸運,遇到那麼多的善知識,我們一個也沒遇到,這是我們自己迷惑顛倒、粗心大意,我們跟善財沒兩樣,每天早晨起來睜開眼睛,看到花花世界就是五十三參。這五十三個人代表什麼?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是代表這些人,我們不都是見到了嗎?見到,善財見到是什麼樣子?學習,向大家學習。這個學習就是了解它、認識它,沒有修這個法門。你看每一參最後「戀德禮辭」,戀德是感恩,你教我這麼多東西,我看到、聽到、接觸到的都是教我的,在這個裡頭成就無量智慧,很感謝;禮辭,辭是離開,離開是表示我不修這個法門,這個法門我知道。為什麼要知道?如果有人要學,我有能力教他,那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度無量無邊眾生,一個法門是做不到的,要無量法門。所以樣樣都通是為了教別人的,自己修的那是另當別論,自己修的,他是專修念佛三昧。難,真難!我對於佛經上這兩句話感觸非常之深,「難中之難,無過此難」,這兩句話佛說得出來,一般人說不出來。所以才說,念老講人身難得,真不容易。《梵網經序》裡頭講,「一失人身,萬劫不復」。這個話菩薩說的,大乘菩薩說的,決定沒有妄語。不要以為我們得人身容易,不容易,我們這一生太幸運了。智慧能生解,沒有智慧聽不懂、看不懂,接觸之後也不懂,那就是等於沒有遇到。智慧從哪來的?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供養過無量諸佛,今天遇到佛法,得諸佛如來威神加持,居然聽懂了。我不是上根利智,如果上根利智一接觸就應該聽懂。老師講得清清楚楚,我過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回味,才真正知道老師慈悲,像經典所說的「不捨一人」。有一點智慧,智慧不足,你看接受淨土要花三十年的時間,多不容易。如果壽命沒有那麼長,過世了,那叫真可惜!對淨宗不透徹,對淨宗有懷疑,往生就沒有把握。這是淨宗難信。
「今則難得者能得,難聞者能聞,難信者能信,復加以慧解」,有智慧能理解,「故云難中難也」。這個理解,智慧。諸位聽聽我過去所講的《無量壽經》,你就會看得很清楚。這部經總共講了十三遍,前面十遍主要是用李老師眉註本講的,後面這三遍講的是黃念祖老居士的集解,很詳細、很清楚,不能不信,太好了!這部註解我相信,他寫成之後贈送別人,大概第一套就是給我的,他正好到美國訪問,身上帶了一套,在美國送給我。我不辜負他,我從美國帶到台灣,在台灣就給他印了一萬本,精裝一冊印一萬本,這就大量流通了。以後這個本子老居士又修改了幾次,我們現在用的這是定本。在台灣第一次印的本子是未定稿,很值得做紀念,在這個世間有一萬冊,數量也不少。「佛勸行人」,行人就是修行人,修淨土的人,佛勸人「當深信切願」,求生淨土。末後這幾句話重要,不是別人勸,釋迦牟尼佛勸我們深信切願,「念佛求生,切莫錯過。此回若錯,則真成錯矣」,就真的錯了!千萬不要錯過,比什麼都重要,希望我們大家都要有這個認識。
摘自《净土大经科注》第636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