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亏是一种智慧(一)
“吃亏是福”是郑板桥流传下来的一句至理名言,经过漫长时间的洗涤和锤炼,走到现在这个浮躁喧嚣、争端不断的时代,仍然为很多智者所推崇,成为他们的处事之道,
不能不说,“吃亏是福”是超越时代的智慧。 可是,现在的社会态势毕竟是物欲横流,崇奉金钱,人们一个比一个精明,竟相比较的是谁更有本事趋利避害,哪一个还会“吃亏”呢?哪一个还会认为“吃亏”是一种“福”气呢?谁还为“吃亏是福”充当“傻冒”的角色? 其实,往往傻人更有傻福。
看过《阿甘正传》的人可能更容易理解“吃亏是福”这四个字的含义,一个老实纯朴,一直处于劣势的人反而比那些精明强干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吃亏,自然意味着舍弃与牺牲,但当你失去某些东西的同时,你也会获得另外一些东西。
有这样一个脑筋急转弯:你最不想吃的但却经常能吃到的是什么?答案是“吃亏”。几乎在所有人的意识里,亏吃不得。亏到底吃得吃不得呢?曾经有人说过这么一段极富哲理的发人深省的话,“福祸俩字半边一样,半边不一样就是两字相互牵连着”。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做事时一门心思只考虑不能便宜了别人,但却忽视了于自己是否有利;有时候不能便宜别人就得自己吃亏,因此我希望大家不要怕便宜了别人,“便宜”别人又“得益”自己,何乐而不为呢?不过你一定要记住:有时候急于成功,反而会适得其反。
石崇是晋朝著名的大财主,他官至卫尉,富可敌国。有个叫孙秀的高官非常嫉妒石崇的财富,曾几次借机要石崇贡献些财富,石崇却装聋作哑,故意不理,孙秀愤恨不已。
石崇有一爱妾绿珠,美貌非常,孙秀向石崇索要绿珠,石崇却无法割爱,断然拒绝,孙秀于是更加嫉恨石崇。后来淮南王司马允犯了事儿,孙秀主抓此案,乘机诬陷石崇跟司马允一起作乱,把石崇的外甥欧阳建等人一并起诉,收进了监狱。石崇长叹一声:“那些家伙们是看上了我的财产啊!”执行的人于是问他:“知道如此,你何不早把它们送人!?”石崇无言以对。不久石崇就被正法,家产也全部被抄没了。
不能吃亏,最终得吃个大亏。相反,那些能吃得亏的人却总能在不如意中找到一飞冲天的机会。并非所有的便宜都值得庆幸,并非所有的幸运都值得高兴,一个不能吃亏的人,会在斤斤计较中丧失了更多的资源,得小利而失大利。相反,能吃亏就收获了“忍辱 负重,能屈能伸”的性格形象,就能够在沉淀中有了“厚积薄发”的资本。
吃亏是一种智慧(二)
文/周礼
有人说,人什么都可以吃,但就是不能吃亏,因为吃亏对自己是一种损失。而事实上,吃亏并非完全不利己,相反,有时它能成为你成功的助推器。
那年,约翰·阿奇博德来到标准石油公司上班,因为他是新人,加之憨厚老实,公司的一些老员工经常把该自己做的工作推给他做。刚开始,阿奇博德很热情,但时间长了心里就有些不乐意。尽管如此,他还是很少推辞,毕竟自己初来乍到,又没有什么背景,有些事情能忍则忍,尽量不去得罪他人。
阿奇博德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友好与善良,换来的却是同事的得寸进尺,变本加厉。终于有一天,阿奇博德忍无可忍,在办公室里与同事大吵了一架,并决心尽快离开这个不如意的地方,另外寻找一份工作。
那天晚上,阿奇博德回到家里,满心委屈地向父亲诉说起此事。父亲听后,慈爱地说:“孩子,如果你觉得这样做是正确的,或者这样做能够减轻你内心的痛苦,那么我不反对。可是,你能保证在新的岗位上,就不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吗?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你应该学会勇敢面对。也许你的同事是有些过分,不过,你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你刚刚步入社会,很多方面都需要学习,需要积累经验,同事让你帮忙,你正好有机会接触到你不了解的领域,这或许对你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吃亏未必是一件坏事,关键是你自己要摆正心态。如果你真诚待人,处处为别人着想,相信别人一定会理解你,毕竟人心都是肉做的,今天你为别人付出了,明天别人就会以另一种方式回报于你,并且你得到的远远比你的失去更多。”
父亲的话令阿奇博德茅塞顿开,于是他不再抱怨,也不再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帮助身边的人。果然,没过多长时间,阿奇博德就成了公司里最受欢迎的人,而那些曾经欺负过他的同事都成了他的良师益友。
后来,阿奇博德还把这种处事原则运用到了工作之中,不管公司的领导有没有安排任务,也不管做这件事有没有报酬,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别人介绍他的公司,推销他公司的石油,为此他还获得了一个特别的绰号——“每桶四元”(阿奇博德签名时有一个习惯,喜欢在名字的下方写上“每桶四元标准石油”)。一次偶然的机会,标准石油公司总裁洛克菲勒听说了这件事,他感到十分震惊,也十分感动,他没想到世上有这样尽职尽责的员工,竟然把公司的声誉和产品当作自己声誉和产品的来宣传。没过多久,阿奇博德就接到了公司人事部门的通知,让他担任一个重要的职位。再后来,洛克菲勒离开了标准石油公司,而阿奇博德成了他指定的接班人。
原来,一切正如郑板桥所说:吃亏是福。能“吃亏”是一种为人处事的境界,而会“吃亏”则是一种成就事业的智慧与策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