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他本身圓明具德,所以各類的眾生都能夠聽得懂佛陀在說什麼。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入事事無礙的這個境界,現在我們就用故事來驗證黃念祖老居士所註解的這一段是真實不虛。我就引用虛雲老和尚的一個真實故事的公案,來驗證佛陀一音說法,眾生各各隨類解。在清光緒二十九年,當時虛雲老和尚六十四歲,他到昆明府福興寺閉關。有一個迎祥寺的寺僧,這也是個出家人,他來叩關,叩關就是要請示虛雲老和尚。他跟老和尚講說:「寺中有放生雄雞一隻」,是放生的雞,「身體肥碩,極凶惡好鬥,群雞都被傷冠羽」。老和尚聽了以後,就請他把這隻雞取過來,然後虛雲老和尚為牠說三皈五戒,而且教牠念佛。我們都知道,虛雲老和尚是禪宗的高僧大德,但是虛雲老和尚都教人家念佛。
不久這隻雞性情大轉變,這隻雄雞的個性馬上就轉變了,不復好鬥,就不再鬥其他雞。本來都會攻擊其他的雞,會搶食物,鬥了那些其他雞,雞都有雞冠,都流血了,牠去啄傷人家,啄傷這些雞。而且自從虛雲老和尚給牠皈依以後,牠雞叫的聲音都變成佛、佛、佛,那種念佛的聲音。牠獨棲樹上,而且自己這樣獨自一隻,就飛到樹上去棲息,就佛寺前的一棵大樹。而且不傷蟲,不再殺生。所以你看,一闡提也可以成佛,何況是一隻雞?我們認為說雞肉、雞腿很好吃,牠也是佛。你如果聽到這一句,你恐怕雞肉都吃不下去了。牠不傷蟲,給牠三皈五戒以後,寺裡面的僧眾,不給不食,你不給牠吃,牠就不吃,這個了得!一聞鐘磬,打大磬的聲音,一聞鐘磬即隨眾上殿。你看,牠要轉這個畜生身。所以從牠這個個案故事裡面,可以證明佛陀說的真實不虛,佛陀在《楞嚴經》裡面講:「人死為羊,羊死為人。」
等到大眾把鐘磬的聲音一叩,牠就跟隨大眾上殿。早晚課做完以後,牠又飛回到樹上,仍棲樹上,繼續在那邊好像入定一樣。如此經過兩年,你看牠只有用兩年的功夫,鍋漏匠還用三年,牠兩年而已。一日晚課以後,站立舉首,頭抬起來,而且站著,張翅三扇,翅膀拍三下,作念佛狀,立化,站著往生。這個公案是虛雲老和尚講出來的,不會假的。作念佛狀,念佛立化,站著往生,鍋漏匠也是站著往生;數日不變,鍋漏匠是三天,牠也是數日不變,姿勢不會變,牠也沒有倒下去。老和尚看了以後很讚歎,令人做龕埋葬,給牠做一個佛龕一樣,就裝進去,做龕埋葬。而且還幫牠寫一個銘文,在這個龕的旁邊,給牠註明這個銘文。
虛雲老和尚怎麼說?老和尚說:「好鬥成性此雞雄,傷冠拔羽血流紅;知畏奉戒狂心歇,素食孤棲不害蟲;兩目瞻仰黃金相,念佛喔喔何從容?旋繞三撲奄然化,眾生與佛將無同。」虛雲老和尚這個偈語說,這隻雄雞過去生好鬥成性,那個習氣從前世就延續下來。也許牠過去生是人也說不定,墮落到畜生道去當成一隻鬥雞、公雞,但是牠那個習性沒有改,好鬥成性。就隨我們的阿賴耶識,流轉到畜生道來,那個種子都沒有滅掉,牠到畜生道還是那個鬥性,所以「好鬥成性此雞雄」。「傷冠拔羽血流紅」,鬥得其他雞都血流滿面。「知畏奉戒狂心歇」,已經知道因果了,虛雲老和尚為牠說法以後,知道牠淪為畜生道。知畏,就知道因果了;奉戒,已經三皈五戒,是佛弟子了;狂心歇,狂心就是習氣,妄心,我們說「狂心歇,歇即菩提」。你看,從這個地方證明,蠢動含靈都有佛性、都有靈性,我們前面有討論過。所以虛雲老和尚說「知畏奉戒狂心歇」。
牠以前你給什麼牠吃什麼,從牠皈依以後,給牠素食牠就開始吃素,不給不食。所以「素食孤棲不害蟲」,開始不吃蟲了。雞會吃蟲,對不對?會去啄傷那個蟲,蟲是肉食。牠從此以後不再吃蟲,所以叫素食孤棲不害蟲。可見是習性使然,孔子說「性相近,習相遠」。「兩目瞻仰黃金相」,牠每天跟人家隨眾做早晚課,一樣瞻仰佛的黃金相,阿彌陀佛身金色。「念佛喔喔何從容」,你看牠好像要講話,說話的時候就佛、佛、佛,就是虛雲老和尚說的「念佛喔喔」。那個喔喔喔聲很像念佛,念佛喔喔何從容。「旋繞三撲奄然化」,牠翅膀拍三下,站著往生,奄然化。「眾生與佛將無同」,眾生跟佛有什麼不同呢?你從虛雲老和尚講的這個雄雞皈依,念佛立化,你就可以了解說,那個蛤蟆牠為什麼聽佛陀說法牠可以到忉利天,你就恍然大悟,就不用懷疑了。為什麼?因為眾生皆有佛性,就這麼簡單。牠今天為什麼這樣?因為牠習氣造成的。
摘自《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93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