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德昌博客——莲池海会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宇宙人生真相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觉悟的教育。

 
 
 

日志

 
 

天下无难事,心专定成就  

2015-02-24 09:39:03|  分类: 净空老法师讲法摘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天下无难事,心专定成就 - 德昌 - 德昌博客——莲池海会

 

天下无难事,心专定成就

       下面,念老引《禮讚》的話說,「《禮讚》云: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前一願,「光明無量願」,跟「觸光安樂願」是同一章。二十四章,四十八願。光明名號攝化十方,攝受眾生,教化眾生。「又如《觀經》云: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光明攝取」正指第十四願,我們現在念的這一願。「遇此光者,皆得往生,故云來生我國」,看起來很容易。我們在彌陀佛光注照之中,從來沒有間斷過,我們迷得有多深,從這個地方能體會到一些,我們沒有感觸到佛光注照。現在我們應該怎麼做?那就要學海賢老和尚念佛不間斷。果然真的不間斷,口裡間斷沒關係,心裡頭不能間斷,大勢至菩薩所說「憶佛念佛」,憶是心裡有佛,心裡面想佛,念是口裡念出的。我們要心念,口不念沒有關係,心裡常常念著、常常想著,不定什麼時候你就見到佛光。

       見到佛光,你往生的願心堅定了,你念佛不會再改動。念佛最怕的雜修,他不能專一。見到經教,想翻翻想學學;見到參禪的,喜歡禪;見到持戒的,也想穿衣持缽。好不好?好。能不能往生?不能往生。為什麼?蕅益大師說得好,真正往生是要信願持名。功夫要專一,專一就能往生;不能專一,不能往生。我們是雜修,什麼法門都想,甚至於外道的典籍、世俗的這些書本都想學學、都想看看,沒有想到《金剛經》上佛教導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什麼?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統統要放下,一向專念。佛在這個經上指示我們,淨土怎麼修?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那個「專」字要記住,不能夾雜。

       我業障很重,我沒有辦法專修,我修個懺悔法好不好?錯了,你要修懺悔法,念佛修最好。前清乾隆年間慈雲灌頂法師,那是那一代的大德,講經教學,著述等身,日本《卍續藏》收他的著作二十多種。他在《觀經直指》裡面告訴我們,我們的罪業實在是太重了,在《大藏經》找這些經懺,無論顯教、密教都不起作用,你怎麼辦?灌頂法師告訴我們,最後還有一法,能幫助你懺除深重罪業。什麼法?專念阿彌陀佛。這是一位通宗通教、顯密圓融的大法師,楞嚴神咒沒有人註解過,他的《楞嚴經》註解裡頭楞嚴神咒都註出來,唯獨這一家,沒有第二家註楞嚴神咒的。你看他教我們,專念阿彌陀佛。

       海賢老和尚常講,他老人家的口頭禪,「天下無難事,只怕心不專」,這真的,一點都不假。我們的問題全在不能專心,一心不止二用,太多用途了,我們的精神不能集中、意念不能集中,都是妄想雜念太多,所以功夫不得力。知道,很多人知道,可是回不了頭來。古人有句話說「生死心不切」,這句話說得太好了!真的,我們沒有把生死看清楚,到臨命終時,還是隨業流轉,把往生極樂世界忘掉了,這個才可怕。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念念都要求生淨土,把它養成習慣,這問題就解決了,不養成習慣不行。

       印光大師是我們最近的一代祖師,老人家閉關念佛,他的關房我去看過,非常簡單,簡單到不能再簡單。就供一尊阿彌陀佛像,像不是很高大,我印象當中大概只有一尺多高,木雕的,一張小方桌,一對蠟台,一個香爐,一個磬,一個木魚,再供一杯水,其他沒有了,非常簡單。佛像後面寫了個大字,老人家自己寫的,「死」字。這就是古人常講的生死事大,他一抬眼睛看到佛像,後面就是很大的「死」字。警惕自己,死了怎麼辦?要不是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就到三途去了。

       修行一輩子,來生得人身,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不見得,為什麼?我們自己冷靜回光返照想想自己,名字是在學佛,到底學到什麼?自私自利沒放下,口業沒放下,身業沒放下,意業也沒放下。用十善業道這十條認真去想想,我們就發現自己不夠格。我們在造業,身造業,口造業,口是最容易造業的,意,貪瞋痴慢疑。多少人自己造業自己不知道,為什麼?養成習氣了,日常生活當中認為我是理所當然,我就是這個樣子,不肯認真改過自新。最後誰吃虧?自己吃虧。

       所以,這也是灌頂法師說的,他老人家註解《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我跟諸位報告過,我過去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段經文的時候,就是用他老人家的註解。他註解最後一頁,提供我們做參考,念佛人一百種果報,第一條就是無間地獄。我那個時候在台中跟老師學經教,我對這一句就不懂,念佛人,即使有過失,也不至於墮無間地獄,怎麼會這麼嚴重?我捧著這本書去見李老師,向李老師請教。李老師一看到說,這是大事,我不能給你一個人講,我講經的時候要跟大家講。我就等著他講經的時候,真的,他對大家講。大師,頭一個是墮地獄,最後一個是極樂世界上上品往生,當中這些差別都是沒有得到專心,妄想太多,雜念太多了,從早到晚口念彌陀心散亂。散亂還不說,散亂心造業,造的業自己不知道,損人利己,還有損人不利己,習氣不改怎麼行!

       要怎樣才如法?就是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的樣子,一切時一切處這句佛號沒有丟掉,這就對了。我念頭一起就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雜念,有事辦事,有人來向你請教,你可以勸導他念佛,勸他斷惡修善。完了,佛號就起來,未曾丟失一句,真念佛人。不是這樣念佛人,哪能沒有過失?過失很多,沒有能力降伏煩惱習氣,也就是說佛號常常斷掉、常常忘記掉,那些雜念還常常想起,這個事情麻煩,這是不能不警惕的。

       所以,我們見佛像如同見真佛,聽到佛號也聽到了真佛,真誠心、恭敬心、清淨心能生得起來,常常保持,從早到晚。晚上睡覺作夢就是丟失了,作夢為什麼不念佛?夢境對修行人來講是很大的警惕,為什麼會作夢?科學家說潛意識裡頭的妄想,佛法裡面講阿賴耶裡面習氣種子起現行。我們如何能夠念到作夢的時候也念佛,證明你的心專一了,這樣的人決定得生,這真念佛人。世間這些事情隨緣,隨它去吧,不要去管它。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

       我們繼續往下看,「由上可見,光明無量是佛身德」,好!「而此光明實為利生」,我們翻過來看,實為利生所以才有光明。這一點不能不跟佛學,我們起心動念是利益眾生。光明從哪來的?法身來的。《華嚴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光明是如來的智慧德相,是我們自己報身裡面本來有的。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光明德相,為利益眾生,不是為利益自己。賢公和尚為我們表法,住世一百一十二年,是為自己嗎?不是,為利益眾生,念念關懷眾生。眾生在六道裡頭造業受報,怎麼利益他?能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離苦得樂,就是利益,我們有沒有這個心?阿彌陀佛這個心願從來沒有間斷過,他關懷的遍法界虛空界一切六道眾生、十法界眾生。怎麼樣去幫助他?必須要以身作則,做出榜樣給眾生看,佛在法界虛空界無處不現身。現無量無邊身,現菩薩身、現聲聞身、現天人身、現修羅身、現羅剎身、現人身,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他在螞蟻窩裡頭現螞蟻身。全是度化眾生,沒有一定的身相,沒有定法可說,所說的法無非幫助他覺悟,幫助他回頭。所以我們對佛法不能執著,我們今天受持這個法,「信願持名」,真信切願,一向專念阿彌陀佛,記住,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不能有夾雜,夾雜就錯了。

................................................

       這一願下面有一句,「國中人民壽命亦皆無量」,這一句是在此地,會集本是這樣寫著的,「國中聲聞天人無數」。但是後面這一願,十六願「聲聞無數願」,是國中聲聞為主的一願。我們做科判的時候,這個地方要細心。我們看註解,接著看。「澄憲云:人民壽命無量,淨土第一德也」,真的。人民是六道凡夫,極樂世界有凡聖同居土,我們一般念佛的人,往生極樂世界,絕大多數都是生凡聖同居土。它的同居土裡面只有兩道,人天兩道,沒有修羅,沒有地獄、餓鬼、畜生,這些沒有,極樂世界有天人。天人的壽命也無量,這個無量跟前面講法一樣的,絕對的無量,不是有量的無量。所以,澄憲師說這個願是淨土第一德。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雖然是人天身分,壽命跟阿彌陀佛一樣,這是佛在一切經裡頭從來沒有說過的。

       我們就是聽了這一句,就應該下定決心這一生往生淨土。為什麼?有無量壽就不怕了,有的是時間,慢慢學來得及,決定成就。又何況在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樣樣圓滿,沒有一絲毫欠缺的,這多難得,我們不能不知道,應該要發心。發這個心,求往生的心,就是無上菩提心,這是蕅益大師說的,為什麼?你往生極樂世界你已經是大菩薩,大乘菩薩,不是小乘,不是聲聞緣覺。生到極樂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薩」,你看,這一句還得了嗎?阿惟越致是法身菩薩。你看,同居土也作阿惟越致,這一定搞清楚。你要搞清楚、搞明白,你非去不可,絕對不會再有一個念頭想到別的地方去,不可能;不會再有一個念頭想修別的法門,你死心塌地,就跟海賢老和尚一樣,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我就從現在開始念到我往生,再沒有第二個妄念,你就專了,你就一了。我們這個本子說的「一向專念」,你看有一、有專,這兩個字是關鍵字,要一心、要專念,什麼都放下。

       前天有個同學來問我,他參加這次香港受戒,戒壇師父勸他要修占察懺法,他來問我。我說,占察懺法包含在一句佛號當中,你念這句佛號,占察懺法全修了。他明白了。不能見這個就學這個,見那個學那個,那你就亂了,你就把極樂世界放棄了。占察懺法是給誰講的?不是給念佛人講的,不是給要求生淨土人講的,他們不想修淨土,也不想往生極樂世界,修那個好,幫助你懺罪。要知道,念阿彌陀佛,聲聲都懺無始的業障,這個法子多好!不能再換了,換題目就錯了,不可以學這個法門又想學那個法門,那就完了,要學善財童子。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你看,老師傳給他的,念佛法門,吉祥雲比丘。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頭一個參吉祥雲,念佛法門,他就一句佛號念到底,一生不改變。他參訪許許多多法門,當中還有五十一個,五十一個去聽了,參訪了,參訪怎麼樣?明白了,你這個法門我明白了,我感謝你,我不學,還是念阿彌陀佛。五十三參,善財童子是一句彌陀念到底,念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他圓滿成就了。他沒有說參一個法門就學一個法門,再參一個又學個法門,那他就學亂了。這個榜樣樹在那個地方,我們不可以不知道。

       善財童子成佛,是信願持名,往生極樂世界成佛的,五十三參是做榜樣給我們看的。可不可以學?可以,去隨喜一下,看看他修的什麼法門,自己這個主修的法門如如不動。叫戀德禮辭,我對那個法門歡喜、讚歎,因為它度一類眾生,隨喜讚歎,不學,還是一句彌陀念到底。沒有看到善財童子參一個學一個,沒有。那他為什麼要參?給我們看的,怕我們參一個學一個,參兩個學兩個,結果學得亂七八糟。給我們做榜樣的,這個道理一定要懂,要不然就把大乘毀掉了。《金剛經》給我們做證明,「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可以學,可以聽、可以去學,不用修它的;說起來你樣樣都懂,做起來,我一門深入。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多少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學許多法門,結果一門都不成就。這些我們要注意到的。

................................................

.........多少菩薩想求這個法門,怎麼能叫我很快就契入、就能證得?找不到,沒有想到我們居然遇到了。遇到之後,你想在一生當中成就,你一定要學海賢老和尚,為什麼?他很單純,就一門深入,一句彌陀念到底,念了九十二年不拐彎。他念到什麼程度?他念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給大家講得很清楚。

       專一,這個功德不可思議,老祖宗教我們,求學,無論世法佛法,「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一門,「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開悟,大徹大悟。要一門,要專念,才能大徹大悟,才能明心見性。見了性,所有經全通了,不但釋迦四十九年經你全通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無量劫所說的一切經你也全通了,沒障礙了。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只要抓到自性,全抓到了,就這麼個道理。別人跟我講什麼,好,我讚歎,我決定不學,我只學這一門,老師傳給我的,我相信老師。你要學多了、學雜了,背師叛道,錯了。

       所以我曾經說過,大家反對會集本,我不能反對,為什麼?老師傳給我的。我相信老師不會害我,相信老師愛護我,所以我不會背棄老師。我說全世界人都不相信,我相信;沒有人肯學,我一個人學。我們既然拜了老師,還違背老師,不聽老師的話,這就是背師叛道。背師叛道,果報不好,成就很難,對老師那種真誠恭敬心沒有了。現在遇到一個好老師不容易,好老師遇到一個真正依教奉行、不背師叛道的也不容易找,很難找到。真找到一個,法就傳下去了,好像接力賽跑一樣,你這棒子有人接上去。都不好找,交棒的人不好找,接棒的人也不好找,可是發真誠心就會遇到。

       摘自《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179集

       


  评论这张
 
阅读(489)| 评论(4)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