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德昌博客——莲池海会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宇宙人生真相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觉悟的教育。

 
 
 

日志

 
 

黄念祖老居士开示:不度文殊智海,难入普贤行门  

2016-02-08 10:03:43|  分类: 黄念祖老居士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黄念祖老居士开示:不度文殊智海,难入普贤行门 - 德昌 - 德昌博客——莲池海会

 

 他说,“不度文殊智海,难入普贤行门”。你不能够入到文殊的大智之海,你就难进入到普贤修行的门。为什么?因为“以不能了知自心,一念顿圆,平等正性,凡圣共有,一际无差”。为了什么?你不能了达你自己的本心,你这个本心是一念就顿然圆满,因为它本来圆满。

 “狂心不歇,歇即菩提。”因为“不歇”你就迷惑,一歇就是菩提,“一念顿圆”。平等正性,它是个大平等的性,平等正性,唯“无上正等正觉”是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平等。而平等的正性,凡圣共有,既然是平等,所以,圣也有,凡也有。

 “一际无差。”这是没有差别的。他就是不入文殊的智海,就不能了解这个。

 “以不了故。”因为不了解这个。

 “所有愿行,悉不具足。”因为你不知道“一念顿圆”,所以你所有的“愿、行”都局限住了。

 他底下解释“何以故”。为什么这样?

 “心外起修,即成有漏。”离开心,从这个心以外在那去修行,在那去执着于法,修那些法,这就都是有漏了。

 所以,一天,通愿法师,这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比丘尼,她到我家里来我们谈,我就很感慨,我说明明是“无为”的法,让许多人变成“有为”了。她回答一句,她说明明是“无漏”的法,让大家变成“有漏”了。你在心外去求法,它就是“有漏”的法,成了“有漏”。因为无边的功德都不在自心之外。所以,“心外求法”,视同魔业。

 有人问,你念佛是什么?念佛你正是念的自心,无量光、无量寿就是你自己的本觉,你哪里是心外求?!所以这一点必须要知道。

 “随顺真如,修一切法,则能具足无边功德。”要能随顺“真如”,去修一切法,这两句话就是《金刚经》的意思,“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它这个就是这一样的,“随顺真如”就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法,跟《金刚经》是一样的;底下,则能具足无边功德,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彭绍升的话跟《金刚经》的话是一致的。

 因此需要文殊的智慧,你没有文殊的智慧说法不行,你说法都是有漏法,明明是无漏的,到你那说成都是有漏的;你修行也是如此,明明是无漏法,到你这你变成有漏的。所以“不度文殊智海,难入普贤行门”。

这一段,“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于彼相中,实无可得”等等,都是表现从文殊的妙智起修,圆满普贤殊胜的行愿。所以总一段,把这一段经文的含义先提前介绍一下,你真要入普贤的行门,先要入文殊的智海,这一段就是如此。

摘自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第20集

  评论这张
 
阅读(176)|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