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德昌博客——莲池海会

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宇宙人生真相的教育,是智慧的教育、觉悟的教育。

 
 
 

日志

 
 

黄念祖老居士讲解“广施功德宝。”  

2016-03-08 16:13:18|  分类: 黄念祖老居士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黄念祖老居士讲解“广施功德宝。” - 德昌 - 德昌博客——莲池海会

 

   “广施功德宝。”广泛的向一切布施功德之宝。“功德”我们不讲了。

   “宝”有三个意思:

   一个是美称。“念佛三昧”称为“宝王三昧”,佛的印契称为“宝印”,拿这个宝做为一种美称。

   第二,摩尼珠叫做“宝”。摩尼珠,如意珠,能满众愿,而且各人看的颜色不一样,这叫“摩尼珠”,这是第二个意思。

   第三个意思,在诸法中,法宝是“实宝”。《智度论》的原文:“于诸宝中,法宝是实宝,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益。”现在、以后以至到得法人涅槃,都从中得利益,所以称之为“宝”我们现在这个地方,“广施功德宝”这个“宝”,三个意思都有,一个是美称,一个就是能满众生之愿,一个就是说你一直到涅槃都从中得利益。

 这有一大段是《观佛三昧经》,打了一个很大的譬喻,就说王子出游,一个穷人他把王子的这个宝瓶,里头有王的宝印,他用骗术亲近,然后拿了宝瓶,他偷了跑了。那就追,追,这个人就爬上了树,好多毒蛇也来咬他。他在树上,六只象拿大鼻子把树拉倒了,这个人从树上掉下来,掉下来就摔死了,尸体就坏了。可是他在急的时候就把瓶子跟印都吞下去了,吞下去之后,摔死了之后,可是这个印跟瓶子还在放光,蛇都吓跑了。说了个譬喻。这个譬喻是在《观佛三昧经》,解释这个譬喻的在《宗镜录》九十五卷有这个注解,什么代表什么、什么代表什么,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去看。

   我们再看下面释迦牟尼佛这两句话,这个譬喻说完了佛就告诉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你心就只是住在念佛上这样的人,这个心印它不会坏,他死了之后还在放光。

  “亦复如是。”也是这样,就好像譬喻中说这个穷人一样,身体都坏了,心还在放光。

   所以净土法门,我们说是“千经万论共指”你不多读书,只读了几本,那你不发现;你要深入去读,千经万论都指向这一个法。十方诸佛同赞,鸠摩罗什翻译得简略,只说了“六方佛”,玄奘大师翻译的就是“十方佛赞”。《无量寿经》也是“十方佛赞”,四个犄角上佛都赞。所以千经万论共指、十方如来同赞。但是现在有许多人偏偏就是跟这个唱反调,所以这个都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

   “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心印”两个字是什么分量?诸大祖师传什么?诸大祖师祖祖相传的就是传的佛的心印。佛拈花,迦叶微笑,涅槃妙心,正法眼藏就传给了迦叶,迦叶又传给阿难,传的是“心”。印,法王的正印。这是譬喻,哪里是个图章?!

   这个“心”就是印鉴。你说你开悟,你给我说说听听,你一说出来,开口见心,你的心就拿出来,你的图章就盖上了,我拿你的存摺对对,我这也有心印,两个是合的付款,不合不但不付款,还要请你别走,找公安去,你伪造印鉴,是不是这样?“印”就这么大作用,一个法令、一个军令给你盖了印,多少军队、多少什么都靠这个印。这“心”和“印”两个字。

  所以诸佛就是以心传心、以心印心,也心心相传、心心相印,这是根本的根本。

  而这个念佛的人,你这就是佛的“心印”,而且你的“心印”不坏,死了还在放光。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是一大藏教的眼目。

  你持名念佛的时候,就是你“心印”放光的时候,所以说“一声佛号一声心”,这话哪还有错吗?!死了不会念,“心印”还在放光,你正念的时候那不正是吗?!“住于念佛者”就是“心印不坏”,就是常照、就是放光,在你念佛的时候就是心光显现。

  所以《大集经》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即无上深妙禅。”是禅,不但是禅,是深妙之禅;不但是深妙之禅,是无上深妙之禅。

  “若人但念阿弥陀,是无上深妙之禅”。如果对于这些教化我们能够“信受”,那就是我们得佛的深恩,给我们开了智慧的眼。佛老是在给我们开智慧眼,但是我们无明垢障很深,对于这些话如果真能“信受”,佛的这个功效就显现了,就是给你开了智慧眼,将来你也就会得光明身。

   前一次我们说到,佛是要“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我们讲“功德之宝”,讲这个“宝”字,最后引出来这个譬喻,穷人偷了王子的宝瓶,里头有宝,死了之后还放光。佛说这个是“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这个就是“宝”,就是说把这个“宝”,“宝中之宝”布施给大家。这是上一次。

      现在这个念佛就是“心印”放光,这句话很深刻。所以这里头有很多很精彩的内容。过去都是说净土宗《阿弥陀经》跟般若《金刚经》这两个有矛盾,好像一个说“有”,一个说“空”。禅宗说你们念佛“心外求法”,而不知道不是“心外”,正是“心印”
    摘自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讲记 第38集
  评论这张
 
阅读(227)|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